道悟铭——写在生命边缘上的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道悟铭——写在生命边缘上的感悟

贾晶

四川外国语大学 

时光如梭,像一连串散落的露珠,在硕大卷帘的荷叶上坠落了又弹起。在这看似不起眼的苍茫岁月里,凝结着如过云烟的红尘世事,往返如潮欲掀又澜,表面看似波平浪静。岁月带走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挥之不去,觅之又新的是那浅淡的伤痕,如无忧花、鸢尾草在风中孤零地摇曳,静潭如渊,欲言又止。伤逝的离痕刻写着一个又一个亲人的离去,往日的音容笑貌,淡若芙蕖,呈点点一线,还在你依稀恍然如梦的回目中若隐若现;犹如风信子的散落,飘飞而去,留下些许烟痕,划过心尖。

非常的岁月,遭遇非难的创伤;疫疾如洪水猛兽般刀枪直插入你的胸膛:无奈脆弱的生命,怎经得起横祸的折腾,迅疾撒手人寰,离亲人而去。暮年垂老,拖曳带疾,这就是新冠疫疾演绎的故事,带给人间的忧伤。苍山不老,容颜依旧,歌乐的英魂仍云集雾缭,徜徉在山峦的平谷罅隙里。当嘹亮的乐音响起,迥然迢递,徘徊在烈士陵园的上空,挥之不去的是英灵的神飞色彩。与天同住。青山巍峨在,岁颜弥更新。父亲的离世猝不及防,来得太突然,留下无尽的喟然长叹,唏嘘感慨。天若有情,怎舍得骨肉分离,英嗟长河。

生命的无常人皆经历,生老病亡的无奈凡人怎能躲得过。谈此话题,不由忆起超凡入圣的那些人间奇遇:何等地激荡人心,鼓舞斗志。台湾星云大师的圆寂令人高山仰止,莫不钦仰。一代高僧,如行云流水,兴崇事业,沧海济世,利益群生,晚来示教利喜,舍利荼毗。他的事迹转相教颂,传为美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世外方士,挥斥方遒,洒脱倜傥令人目不暇及,姗然倚恋。别样的人生态度融合的是高山流水,琴音弹弦。古漠高仰,日落长河的云蒸霞蔚传达出旷达云霄,塞外奇疆的雄怀。

自古书香墨笈、佛禅宝幢传给人间的避世绝学,养性修真的道法弘法利生,救人于患难幽冥。念及此,不由感慨佛法的博大精深,佛禅老庄的高古玄义。万法惟性晓,一晓觅知了。迷悟鉴真趣,心光回返照。禅静的弦音岑寂杳渺,古潭印月,令人莫不钦敬,宁致喜乐。悠扬的禅音带您身临其境,飞越高山大海,九霄浮屠。湖光山色雨亦奇,空濛敛翠岱颜新。花落重看循幽涧,莺啼宇寰杳梵音。以故离魂游丝的凄清纵然难免轮回,然而舍我求真的修悟指点迷津。

贵在回头是岸,觉性起修。一念迷陷万劫长冥,一念悟慧目如炬。但是人性的渺小往往遮蔽双眼,宛如尘沙河雁,徘徊方休。脾性深处的怠惰拖累凡尘识性,故迷津难渡。贪、嗔、痴、慢、疑,人性劣根性中滋生的五毒如杂草藤蔓牢牢裹缠世俗红尘中的凡人:无央数劫来在无明尘沙,色、受、想、行、识——五蕴欲海中翻滚起伏,热炎炽盛,清凉难消。佛禅的义理从觉字上起修:在经过漫长阴暗、杳无天日的幽冥苦海之后,佛菩萨的慈航驾起一叶扁舟,偊偊独行,扬帆起航在光明的慧岸普渡上,向着解脱的彼岸——波罗蜜多驶去。

心灵的皈仰和逾越是最本质的践行,任何离轨之行都达不到最本正的修真。三千大千飞迷越,一念独觉长夜行。觉行的愿力、耐力都取决于发心的本笃:一念迷万劫不复,一念真横超三界,可见发心的重要性。心行即觉念真行,心悟即觉了晓悟。在觉晓与照真达俗的基础上正心诚意,明心见性,即是修行三步曲觉、正、净的阶梯证道法:惟觉方能明辨是非,勘查谬误,正确晓了,不迷惘偏急;正本归元方能正知正见,正行正悟,不错失灵台方觉悟。在前两者本觉修正的指引下,心灵方能扫尘涤垢,洁净无染污。

大千世界色缤纷,灵台勿失何修真,六道轮涅须出尘,未迷之前本觉身。找回尘沙无明长劫轮回之前的本觉真身,即是佛性的衍生和阐发。觉性、灵知力的呼唤,灵台的迷失即是我们要寻找的什物: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六祖慧能的一首佛偈道出了大千空无妙有、空禅无物的妙理。大千世界本来无我,无执无修的淡味存真述说佛法修证的不二法门。去执离偏,不偏不倚,中正无着,于一切处无着不生心,即是法性的开演。然而,证本修真的道路上不但必须消除人我二执,还得消除法执,才能达到觉妄修正,远离二乘声闻人天小乘佛法的证道之路。

对于大乘的无余依涅槃,万物本来无生无灭,妙性本空的思想要达到佛陀的一切种智才能悟道: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境。同体大悲,同缘大慈,大乘佛教倡导众生不但要自我得渡,还要发菩提心,渡一切含灵,这就是行菩萨道的六渡万里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般若意为智慧,大智慧到彼岸即成为众生的离苦得乐。

修行是一道漫长的征程:纵须寻得三尺身,也不临就一两半,所以“念佛要念心,念佛念心心念佛,解脱不在外面,而要到我们心里去求。修行人的伟大,在于能够降服自我,把烦恼净化掉,把本来面目现出来。当我们从迷乱的境界中觉悟出来,从内心的黑暗、无明、贪嗔痴、错误的情绪绑架里解脱出来,生命就变得清澈有序、了了分明。所谓的‘禅悦人生’就是这样,自在的,有觉照的。当从痛苦的逼迫中解脱出来,生命从无序归入有序,我们就开启了禅悦人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