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

张均

重庆市垫江第一中学校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国之大计,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其包含物质特点、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等知识内容,同时,其也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物理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物理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是全面开展物理课程思政的基础.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导下挖掘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为一线教师开展物理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政元素

引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融入思政教育。如何挖掘物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巧妙、合理地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因此,找到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路径尤为重要。

1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要求物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坚持党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物理学科内容及其思维研究方法存在思政内容.物理学中的大部分内容,如概念、定理定律、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等都有提炼思政育人的好素材.在新高考模式下,高校有94%的专业需要物理人才,这些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政素材合理利用并融入教学实践.

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途径

2.1开展生活化实验,促进学生物理意识的形成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通过逻辑演算可以帮助人更好地创建知识架构,也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结合认知发展理论来看,仅仅透过教材知识发现物理现象或是开展物理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加之,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在学习新知识后,常出现遗忘旧知识点的情况。此外,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新知识和旧经验的冲突引发学习问题。为帮助学生创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新旧知识融合,教师有必要借助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更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元素,以此掌握物理知识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意识的形成。同时,结合生活化元素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建立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序达成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为思政与物理知识融合教学奠定基础。

2.2提升思政元素渗透的实效性

将整合之后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是学科思政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就要从改变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入手,做到课堂教学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使课程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笔者认为可以从创设物理情境、讲好物理学发展史、课后拓展延伸三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第一,教师可以创设物理情境,体现人文情怀。高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具有人文性的物理教学情境,集高中生的课堂注意力,发展学生的优良品质。第二,教师要讲好物理学发展史,体现科学精神。物理学发展史是一代代物理学家不懈探究真理的过程,闪耀着他们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伟大科学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发展史,让学生感受众多物理学家的优良品质与精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个人品质与行为。

2.3利用思政元素,巧设环节,讲授新课

新课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最多的环节。但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教而教,认为这个环节把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物理知识讲解清楚最重要,极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久而久之,造成部分学生单纯地为了学而学。但随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守道德规范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因此,在新课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思想行为的领航人,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在此环节找到契合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与之融合,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和任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升华。因此,在此环节中渗透课程思政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2.4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是人心中最深处、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本.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体现了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思政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前沿科学技术,可以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其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①培养学生爱国的使命与担当,增强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下高中生最主要的价值导向.物理教育中的爱国主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高中物理课程中,在“交变电流”中关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与担当;在“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中介绍了我国的罗盘以及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弘扬中华优秀科技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物理学中每一个概念定律的发现、每一次实验的验证都是物理学家专注、敬业、创新的体现,这也正与“工匠精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相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宣传我国科学家不畏艰苦的科研事迹,如在“原子核”的内容中融入王淦昌、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为了中国的核弹事业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历史,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专注、坚毅的品质,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工匠精神.

2.5在课后习题中渗透思政教育

当前,高考改革不断深化,高考命题的特点就是关注热点,注重实际,体现创新,因此,教师在平常的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中,也应该朝这个方向靠近,在命题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注重将物理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及现代科技应用相结合,创设情境,让题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能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也能避免重复训练旧题,避免学生背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物理学科的特色,更好地适应新高考。例如,在学习了原子物理相关知识以后,可以利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放为背景,命制一道关于原子核衰变的综合习题,考查学生理解原子核衰变相关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结语

在探求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与思政结合的实践中,高中物理教师要勇挑思政担,深挖物理教材中蕴含的思政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实践.既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还要重视课后环节,实现全程育人.思考如何利用好这些素材,发挥好它们的思政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黄全安,郭洋.核心素养视阈下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合探究[J].物理教学,2021,43(8):25-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