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赵力倩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目的:分析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58例进行研究,收集其一般资料,分析其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为(2.81±1.65)d,其影响因素为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拔管后首次SSA评分与气管插管时间(P<0.05)。结论: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需要医护人员注重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关键词】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影响因素

获得性吞咽障碍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或因为气管插管等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吞咽障碍,多发生于心脏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后。既往研究报道,获得性吞咽障碍会使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早期实施管理可以减轻获得性吞咽障碍造成的影响,促进预后改善[1]。基于此,本院纳入58例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20201月至20221)进行研究,针对其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与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58例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经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于心脏手术治疗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2)术后经口气管插管者;(3)患者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非计划性拔管者;(2)合并认知障碍者;(3)拔管前接受气管切开处理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收集与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女)、手术时间(≤4.5>4.5h)体外循环时间(≤100>10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80min)、住ICU时间(≤4>4d)、拔管后首次吞咽功能(SSA)评分(≤25>25分)、气管插管时间(≤48>48h)。SSA评分包括三部分内容:①临床检查:评估患者呼吸、唇闭合与软腭运动等,总分在8-23分,以上项目在评估正常的情况下做下一步评估处理;②5mL吞水试验:患者处于直立坐位,吞咽3次温水,每次5mL,对其吞咽后有无发音改变、口角流水与吞咽时喘鸣等现象进行观察,总分5-1分,若患者在3次吞水实验中完成2-3次,则予以其下一步评估;③60mL吞水试验:患者饮用60mL水,观察是否全部饮完,有无发音改变、喘息以及咳嗽等现象,对其吞咽所需时间进行记录,初步判断是否误吸,总分5-12分。一旦患者出现以上任意一种症状,表明存在吞咽障碍,即刻停止检查,反正则为吞咽功能正常。SSA总分18-46分,得分越低表明吞咽功能越优[2]

1.3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s)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表1显示,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为(2.81±1.65)d,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为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拔管后首次SSA评分与气管插管时间(P<0.05)。

表1 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项目

n

χ2

P

性别

31(53.45)

0.552

0.458

27(46.55)

手术时间

(h)

≤4.5

36(62.07)

6.759

0.009

>4.5

22(37.93)

体外循环时间

(min)

≤100

39(57.24)

13.793

0.000

>100

19(32.76)

主动脉阻断时间(min)

≤80

40(68.97)

16.690

0.000

>80

18(31.03)

住ICU时间(d)

≤4

38(65.52)

11.172

0.001

>4

20(34.48)

拔管后首次SSA评分(分)

≤25

23(39.66)

4.966

0.026

>25

35(60.34)

气管插管时间

(h)

≤48

38(65.52)

11.172

0.001

>48

20(34.48)

2.2多因素分析

  表2显示,气管插管时间与拔管后首次SSA评分是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 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变量

Β值

标准误

Waldχ2

P

RR

95%CI

气管插管时间

-0.015

0.001

7.146

0.001

0.857

0.973~0.945

拔管后首次SSA评分

-0.014

0.042

24.681

0.000

0.912

0.774~0.859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为(2.81±1.65d气管插管时间与拔管后首次SSA评分是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以上结果表明,患者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可能与使用的吞咽障碍评估工具不同以及患者病情不一致等因素有关,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工作,对其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予以高度关注,调整吞咽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实施康复性干预、补偿性干预使吞咽障碍得以减轻,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既往研究表明,患者吞咽时需要多部分相互协调与配合,包括咽喉与口腔等,为其进行气管插管后会使口咽部肌肉实用性萎缩,改变声门、咽喉部结构,不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对此,护理人员可做好局部干预工作,如协助患者进行唇部与舌头运动练习,为其加强营养支持,有效缩短拔管时间,促进吞咽功能的显著改善[3]

综上所述,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气管插管、拔管后首次SSA评分等,医护人员可将吞咽障碍康复方案不断完善,以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余金甜, 陈俊杉, 张爱琴. 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09):1341-1345.

[2]卢菁, 王莉, 王晶晶. 心脏术后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9):3.

[3]万娜, 张春艳, 王淑芹, 等 .ICU获得性吞咽障碍恢复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21, 35(03):546-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