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旧农膜污染与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农业废旧农膜污染与防治技术

谢飞 ,罗薇

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农膜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塑料薄膜,如果过量使用、乱丢乱弃或不正确处理,容易在土壤中出现大量残留,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且容易给机械作业带来阻碍。本文分析了农业废旧农膜污染带来的危害,并提出农膜污染的有效防治技术与策略,旨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促进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生产;废旧农膜污染;防治方法

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将农田表层覆盖,防止水分蒸发,保温保湿,加速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果废旧农膜处置方式不当,如焚烧或者直接翻入土壤等,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减少废旧农膜对环境的危害,应该加强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重视程度,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置废旧农膜。

1.农业废旧农膜污染带来的危害

1.1对田间土壤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自由重力的作用下,土壤会出现渗透现象,具体指水向土壤深层的不断移动。因为在土壤中,会有农膜的碎片残留,在其不断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容易将土壤空隙的连续性切断,所以,给重力水的移动带来巨大阻力,降低了重力水向下移动的速度,在农膜残留量不断增多的过程中,容易减少水分的渗透量,给土壤的含水量及渗透率带来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土壤的抗旱能力,增加了土地盐碱化概率。同时,一旦在土壤中残留大量的农膜,会对土壤的物理性状造成明显影响,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抑制,久而久之,土壤结构会被严重破坏,不仅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正常活动,还会降低土壤的肥力,无法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1.2对田间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如果土壤中出现残留的农业废旧农膜,会给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带来阻碍,导致农作物出现发育困难的问题,且在地膜残留量不断增多的过程中,作物的根重及根长也会有所减少,农作物根系发生畸变的概率也很高。同时,在农膜的影响下,容易降低幼苗的成活率,导致出现作物出苗困难的问题,很难得到较多的优质苗,种子无法在残留的膜片上正常出苗和成活。

1.3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农业废旧农膜的回收而言,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给农膜回收带来严重限制,由于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农户都将残膜丢弃在地头或者田间,容易被大风吹到道路沟渠、房前屋后以及树梢草丛等位置,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可见,废旧农膜不仅会影响土壤的健康性,还容易给人们带来生态环境威胁,形成“视觉污染”。

1.4对农事生产操作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需要开展整地、耕地以及播种作业,但残留的农膜碎片会改变土壤结构,进而形成板结,此类板结硬度不均、大小不一,会降低农事操作效率。此外,部分农膜容易缠绕农业机械设备,不仅影响正常的耕作,还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5对牲畜养殖造成不良影响

部分地区的牲畜养殖过程中,有放牧的习惯,如果在牲畜进食时,牧草中混入了农膜,会影响牲畜的消化功能,还会增加牲畜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概率,在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牲畜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食用过量的废旧农膜,容易让牲畜出现食道堵塞的情况,治疗难度较高,给养殖场带来经济压力。

2.传统的农业废旧农膜处理方式

传统的废旧农膜处理方式较为滞后,利用率较高的方法为焚烧,主要依靠人工捡拾的方式,在田间地头进行集中焚烧,虽然能够减少土壤中农膜的残存量,但由于受到人工捡拾效率限制,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人力资源。且在焚烧不彻底的情况下,土壤中会进入焚烧不尽或者溶解的薄膜颗粒,导致出现一些肉眼无法发现的污染。除了焚烧之外,随意丢弃废旧农膜的现象十分常见,农户通常会选择在路边、田间或者沟渠等位置丢弃农膜,而此类农膜会随风漂移,给田间土壤带来污染。此外,一些农户认为农膜可以在土壤中降解,为了节约时间和生产成本,通常会将农膜直接翻入土壤中,由于农膜无法正常降解,久而久之会在土壤中出现大量残留,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农业废旧农膜污染的有效防治技术与策略

3.1加大农膜污染防治技术宣传力度

针对农业废旧农膜的污染防治而言,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离不开相关部门及农民的支持和参与。因此,需增强宣传教育意识,强化当地职能部门及农民的农膜处理意识,了解农膜污染的危害及严重性,进而采取科学的方法针对田间农膜进行回收,构建新型农膜回收再利用模式。此外,建立科学完善的长效机制,基于当地农膜的用量,编制科学完善的宣传与处理方案,为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围绕残膜回收出台相应经济政策

为了让农业废旧农膜的回收得到支持,当地政府等职能部门需出台相应的政策作为支持,通过政策优惠及资金投入,为农膜的回收、加工与再利用提供鼓励,有助于激发农户的积极性,或者要求地膜销售企业及购买者负责完成后续的回收工作。同时,合理选择适期揭膜技术,适当前提揭膜时间,即选择在农作物收获之前揭膜,揭膜时间需依据农作物收获时间及天气变化进行明确。

3.3采取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回收技术

积极采用人工操作及机械设备相结合的地膜回收方式,结合地膜覆盖面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利用耙子或者手工捡拾的方式,做好残留地膜的收集工作。或者利用专业的地膜回收机在翻地、整地、播种前进行地膜回收,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地膜回收效果。因此,应结合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合理选择地膜回收机械,编制科学完善的回收方案。

3.4加大新材料及新技术的研发力度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从根源解决废旧农膜污染问题,需要从新材料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加大新型可降解材料的研究力度,确保此种材料能够发挥与农膜同样的作用,并且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自动降解。针对现阶段的多数农膜而言,以聚乙烯材料为主,此种材料拥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降解和分解,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可以利用生物地膜代替聚乙烯农膜,加强对此种材料的推广,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废旧农膜污染防治效果。

3.5通过优化耕作模式实现有效防治

传统的耕作模式中,农业生产方式过于单一,为了充分发挥废旧农膜污染防治技术的实际效用,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倒茬轮作制度,选择药、菜以及粮等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减少地膜覆盖面积,进而降低农膜带来的危害。同时,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合理分析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结合力度,构建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体系。

结语:农膜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作物增产、土壤保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处理不当的废弃农膜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污染,给生态系统带来危害,同时也浪费了可再生的资源。正确处理废旧农膜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所以,要多措并举,在宣传力度、政策支持、材料开发、技术研发等方面多做努力,从而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凌一波,于万里,李淑钦,萨亚提·吐尔逊.对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的思考[J].新疆农机化,2022(01):43-46.

[2]叶向飞.濮阳市废旧农膜污染防治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21(09):45-47.

[3]张恒,康建明,张国海,王永刚,杜洪恿,孙海博.黄淮海地区农膜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01):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