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构探究

张红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  05765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法治素养的关键,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构面临来自学生、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困扰,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道德教学;法治课堂;高效课堂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健康道德观念培育、法治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点,而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的综合成长。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推进初中德育教育活动,就需要从初中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开展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活动。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针对这样一个群体,教师需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发展情况以及行为动态走向,通过育人教育促进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而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学科,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意义重大,能够引导初中生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克服自身性格和心理上的不足,端正学习和发展心态,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新时代的初中生受到周围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误导和诱惑,这就更需要教师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力度,通过创新实践来弥补以往教学不足,为学生的成才成功做出切实的贡献。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部分教师以“满堂灌”的方式讲解教材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能通过自主学习提升成绩。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较差。其次,教师没有因材施教,在讲解知识时没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根据其知识水平、接受程度授课,这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再次,许多试题存在多种参考答案,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习题答案并不一致,类型较多,差异较大,教师不能从不同角度解析问题,以致学生对许多道德与法治习题存在困惑。最后,部分教师没有做好课内外教学的融合工作,在授课时仅结合教材知识授课,没有做到课内外的双向融合,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3.1深入讲解教材内容

初中政治教师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深度,以实现促进蹙额的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现阶段初中政治教育内容大部分来自教科书,所以教师必须坚决摒弃以教科书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最大化地进行创新教学模式。另外,在具体的教育中教师要想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才能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某节课上,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本内容,讲得很肤浅,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听课的热情。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教学实例并结合所讲内容,深入解读教材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2开展课堂表演,丰富学习形式

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基于这样的教学现实,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表演任务,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时,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了特定场景,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凭借个人意愿进行分组,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随后,学生结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设计台词、动作、表情等。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指正不足,以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案例背后,去剖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3.3借助网络课件,促进学生思考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借助于无比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网络课件涉及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种内容,如诚实守信、敬业爱国、预防犯罪等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些新颖优良的课件资源在课堂上展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致,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辨识真假善恶的能力,网络课件资源的运用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考深度创造了可能。特别是一些法制栏目,很多都是现实真实生活事件的反映,配上专家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助于培养遵纪守法的新时代初中生。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课件资源良莠不齐,需要教师做好甄别工作,避免出现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低俗庸俗的画面内容,导致课堂活动失去教育价值。

3.4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创设生活化情境。从学科特性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借助熟悉的事物更好地建立起新知识的认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深层次学习目的,教师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创设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与弊端?这样,学生就能自然地融入课堂,实现了教学目标。其次,创设讨论式情境。深入研读教材便可以发现,当前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无一不是学生现实生活的缩影。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学科特性,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目的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文明礼让的相关内容时,围绕“在地铁上到底给不给老人让座”这一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辩论。他们或是通过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主动参与辩论,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3.5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在评价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需要减少对学生笔试测评的重视力度,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上,如文明行为、道德行为、创新能力等,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的培养,如在考试内容上减少一些理论知识点的分值,多增加一些情景式、开放式的实践题目,这样便于考查学生自身处理问题的实际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改进课堂道德和法治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尽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借助网络课件,促进学生思考,创设合理教学情境,采用科学教学评价,满足新课程教学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谢辛玉.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广西教育,2021(01):26-27.

[2]王小玲.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J].科普童话,2020(07):156.

[3]颜昌兴.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