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理路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理路及对策探讨

次仁白珍,次仁松加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成为了各类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和舆论斗争的主要战场,而网络舆论时刻影响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丰富,网络舆论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趋势,想要对网络舆论进行科学有效的生态治理,就需要全面剖析网络舆论生态的特征和内在规律,不断摸索和探寻与之对应的治理策略和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网络舆论生态的自我净化和平衡发展,更好的推动和服务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理路

生态指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稳定状态,而舆论生态则是对其进行了引申和发散,指的就是舆论主体、舆论载体和社会环境之间互相作用形成的生态体系,能够直接反映社会心态的变化,也是社会治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在全媒体时代,普通网民就是内容的生产者,舆论的载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变化,信息传播日渐立体、即时并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导致了舆论形态、话语方式以及话语结构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一种舆论主体、网络媒介和现实社会情境矛盾统一的新的舆论生态,成为当今社会主要面临的重大课题。

1.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消解威胁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网络带来的信息无国界化,使得西方思想文化在我国网络空间盛行,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消解的威胁。例如,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西方政客在网络上大肆抹黑我国形象,给我国贴上负面标签的同时诋毁我国的防疫政策,不断鼓吹自己国家的制度优势和意识形态,来试图影响和干扰我国网民的正确意识形态,造成舆论危机。

1.2部分网民缺乏高品质的媒介素养

所谓媒介素养指的就是网民对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新闻信息具备的分析、评估和传播的能力。目前,智能时代已经将网络信息化普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社交平台都可以简单随意的发布信息并可以虚拟和伪造身份,导致一些不好的负面虚假信息流传出来影响网民的意识形态。而大部分网民的媒介素养普遍不高,很难辨别信息的虚实而盲目从众,受情绪支配,导致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给网络环境的治理带来严峻的考验。

1.3网络监管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违法犯罪的形式和类型也更难以区分和规避,因此我国要不断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治理。虽然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治理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其不够完善,还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恶性的“人肉搜索”和“辱骂攻击”等网络行为,仍需继续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性和规范性的整治工作。

2.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科学理路

2.1坚持以相信人的理性和良知为前提

在古今社会舆论的问题上,虽然始终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是都将舆论主体分割为“我们”和“他们”,否定对方并不相信人的理性和良知。显然,这是对非强制性公共舆论存在的否认,人的理性和良知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被遮蔽,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人和良知不会泯灭和消失。在开展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过程中,不是要单方面的管控和驾驭,而是要顺道而治,挖掘和引出人人具备的理性和良知[1]。网络舆论并不代表实情和真相,当本来面目被暴露出来之后,网络舆论就会回归正常。

2.2不断优化多元舆论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方式

信息技术的多元化使得网民成为了被赋予了一定权利的舆论主体,但并不能够自发的提升主体的思维意识,也不会直接带来理念和机制的自动变化进而改变舆论生态。因此,要以多元舆论主体共治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舆论生态,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明确主客体具体的目标指向,开展对公共事项和舆论的有效治理,充分发挥各个舆论主体的积极作用,从而保持网络言路的畅通,通过公开对话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将网络舆论引导和治理使其回到正常轨道。

3.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有效对策

3.1构建和创新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模式

互联网要以平等、开放和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为网民提供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和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和平台的同时,对社会交往形态和治理方式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全媒体时代,互联网更要顺应信息技术革新的趋势,结合网络话语空间的平等、开放、互动等特点来进行多元协同的治理,在先进的网络技术基础上内嵌新的理念和机制,来实现从技术到社会的有效正面转化,从而更好的改善网络与社会的关系,做好主客体的管控机制,将多元舆论主体转变为治理的共同体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模式的最终目标[2]

3.2保证网络话语平台的公共性,避免商业化

网络平台的迅速崛起也是网络社会深入发展的标志。在全媒体时代,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网络话语平台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社会连接和资讯传播的主要渠道,虽然凸显了人们话语权的自由,同时也使其公共性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通过对网民偏好的引导造成碎片化舆论、过度使用数据侵犯网民的隐私等[3]。因此,要规避这些问题对网络舆论生态造成影响,就需要确保话语平台的共有性和公用性,杜绝和严厉打击收取费用等商业化行为。

3.3构建政府、媒介、民众的互动引导机制

网络舆论的无序和复杂使得其本身就携带一定的情绪性和非理性因素,同时可能还容易制造恶意炒作、恶意舆论引导和网络暴力等问题,造成一些情节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是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政府、媒介和民众这三个舆论共同体进行共同的舆论引导,改变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引导的扭曲主客体关系,在共同关注的网络事件上消除自私、情绪和先入为主的预设立场的障蔽,使网络舆论快速回到正常轨道。

3.4以个案为例,突显公共事件的是非曲直

全媒体时代也将不同的社交圈子展现在所有网民面前,从某种角度来说,网络舆论就是围绕某一公共事件而形成的进而影响网络舆论生态,因此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就是要以某一发酵中心的具体事件为例来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将是非曲直摆在网民面前,从而将网络舆论引导回正常的轨道,以理性的沟通彰显公共事件的公道。

结束语:

网络舆论生态是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发展的,我们需要用联系、发展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网络舆论生态,从网络发展的实际规律出发,构建当今社会更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娴,郑丹. 情感传播视域下网络舆论治理状况探析[J]. 声屏世界,2023(1):102-104.

[2] 李敏,王巧. 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逻辑理路——基于媒体融合、政府公信力、社会共识联动的视角[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1):68-77.

[3] 刘宁,魏咪. 话语权视域下网络舆论治理研究[J]. 三晋基层治理,2022(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