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骆建军

重庆市万州区望江小学  4000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而且还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开展优质、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且对其积极、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本文围绕当前小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指出其情绪、心理的发展特点,最后从多方面探讨调节、控制其情绪的具体策略,望能为此方面研究实践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情绪调控

李元哲(诺贝尔奖获得者)曾指出,学校不能让学生太过繁忙,不然他们就没有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去研究的时间。需指出的是,最好、最理想的教育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而最差、最坏的教育即为教师占据过多学生的时间,而学生从中也未学到多少东西,未能得到进步与发展。由此可知,无论是学业课业负担的轻重、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精神压力的大小,还是才能能否得到发挥、各种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等,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均起到关键甚至决定性作用。本文围绕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展开研究,现就此剖析如下。

1.当前小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与影响下,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如学生思维活性、创新性、实践力难以得到培养、调动与强化,除此之外,深受社会推崇的“素质教育”也仅成为学校的一个响亮口号,一个口头术语,未能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减负”落实不当,大多教学活动仍单纯围绕“升学”这一目标来展开,忽视了教育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中的人文价值。

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也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当前,许多家长对还是十分溺爱、迁就,在孩子上学后,当其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时,受不了一点委屈。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错误进行处理时,所用方式、方法不当,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是采用拳打脚踢这一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有着过高的要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始终充斥在脑海当中,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并不喜欢、毫无兴趣的事情。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其心理健康发育造成影响。

2.小学生情绪、心理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在识别自己情绪的能力较差,还难以做到对自己情绪的有效控制,管理情绪的能力较弱。如果所用教育方法不当,措施不到位或不理想,那么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情绪的失稳。小学生在各种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当中,时常会有多样且复杂的情绪产生,而对于其中带有积极性的情绪体验(如幸福、快乐等)而言,不仅能使小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而且还能使其精神变得饱满,情绪变得高涨;此外,在积极情绪的驱动下,除了可使小学生高质量的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以乐观、主动姿态参与到机体活动当中之外,还能够促进其心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防止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需指出的是,在积极情绪体验的作用下,能够为学生学习活动注入强劲且持久的活力,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当中,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所以,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所用教材及教学方法,均需要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引导、辅助学生更高效、深入的掌握学习内容,使其从中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另外,还需做到因材施教,即对优等生提出更高要求,或制定更高目标,使其不断获得新成就,得到新发展;而对于差生,则需要耐心、细致的给予帮助,适当降低要求,不断使其进步。

3.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策略

3.1保持愉快情绪

愉快作为一种典型的情绪,对健康最有益,其不仅能让人感到轻松、舒适,而且还有助于满足感、满意感的产生或增强,进而可产生对外界的亲切感。当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开展学习活动,思维会变得越发活跃,记忆力会变得更为敏捷,学校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因此,保持学生的愉快情绪,至关重要。可从如下方面着手:(1)创建适当的需要。对于教师而言,应帮助学生明确与其自身实况相符、相适宜的奋斗目标,不能有太高的期望;应鼓励学生着眼于现实,立足实际,不可有非分之想,也不能太过苛求自己,特别是优等生,或者是那些争强好胜比较强的学生,不能因小事而太过自责,遇事应平和面对,放宽心,应能够想得开。(2)善于找寻乐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保持此个性,使其在面对各种活动时,都能够倾注热情,并且以积极主动姿态参与其中,从中享受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此外,还应主动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使其有广泛而有广泛的情绪,并从中获得足够的快乐。(3)自信。自信可为愉快情绪的保持提供助力。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并学会肯定、欣赏、接纳自己,并且还需要做到不自责、不自怜、不自卑。应相信所有学生均有其可早就、可爱的一面,经常对其给予鼓励与肯定。

3.2对消极情绪进行调控

教师应将调控情绪的方法教于小学生,帮助其消除负性、消极情绪,具体方法:(1)宣泄调控。此方法实际就是当遇到不愉快、悲观的事情时,内心会有消极情绪产生,此时,需要将其较好的释放出来;而在释放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间接,一种是直接,其中,直接宣泄就是围绕产生负性情绪的刺激源,直接表达情感;而间接宣泄即为借助其他方式或途径来促进负性情绪的释放。教师应告知小学生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可将心中的不平事讲述于教师、好朋友等,让其进行开导,或者是自己痛苦一场,以此来促进心理压力的减轻。(2)遗忘调控。此方法实际就是当某件事让其产生消极情绪时,最好将此件事遗忘掉,不能总去回想这件事。负性情绪长久沉积于心,并且时常耿耿于怀,放不下,放不开,那么此种负性情绪便会不断蔓延与扩充,日渐加重,长此以往,便会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影响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应将遗忘负性情绪的方法教于学生。

4.结语

综上,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以及竞争压力的日渐增多,使得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在此影响下,小学生休息、活动时间不断被消减,学习压力日渐增大,在此驱使下,非常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成长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找寻妥当且实用的改善措施。本文围绕小学生情绪、心理的发展特点,从调控消极情绪、保持愉快情绪等方面对小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以此促进其不健康心理的消除或改善。

参考文献:

[1]韩美芳,籍永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勤奋品质的培养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2(17):21-23.

[2]刘振,李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少先队德育工作实效性[J].青春期健康,2023,21(2):32-33.

[3]何宇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2(2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