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五航”思政育人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五航”思政育人路径探究

陈祎婷

(湖南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湘潭 411104)

摘要:“五航思政育人是指思想导航、新生起航、分类护航、文化远航和优秀领航。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通过“思政+载体”“活动+形式”“特长+培养”“内容+传播”“榜样+宣传”五个方面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将红色文化与“五航”思政育人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高校红色阵地教育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五航”思政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提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自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国家教育部大力建设三全育人的教育工作体系倡导教育工作从单一转向全面”,多方面构筑多维多元的育人体系使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把革命文化弘扬好、继承好、利用好,引导广大青年争做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是高校的重任。这要求高校必须在新形势下,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基于“三全育人”背景将红色文化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高校红色阵地教育作用

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

1. 红色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并且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不断自我优化更新。红色文化蕴含着先辈们艰苦奋斗、心怀天下、执着追求、敢为人先的伟大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开拓创造的民族气节。红色文化以“红色”为核心,以“爱国”为导向,是激发中华民族创新创造、勇攀高峰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传播红色文化有助于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助于高校完成培育德才兼备学生的目标。

  1. 红色文化特征

(1)根植于先进的革命文化,资源种类多样

在红色文化制度层面也产生了许多具有红色文化底色的理论,红色文化的内核就是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例所构成且具象的。红色文化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不断的自我更新后具备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提供教育的作用。

(2)吸收时代精神丰富其内容,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艰苦奋斗的革命道路一路走来,红色文化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代表着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红色文化自诞生发展以来,便呈现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的齐驱并进可以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学习和发扬红色文化提供鲜明载体。

(3)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育人功能导向

红色文化对学生起到广泛作用,其中培育爱国主义和坚定理想信念是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而言,红色文化的学习能够加强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和感悟,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真正实现“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主题教育。

二、“五航”思政育人内涵、意义

“五航”思政育人是指通过实施思想导航,突出红色底蕴,传承红色基因;助力新生起航,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精准分类护航,用心用情关爱,矢志不渝践行;深挖文化远航,厚植爱国情怀,培育大国工匠;推进优秀领航,发挥榜样力量,激发奋斗热情五个方面对高校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1.“五航”思政育人明确高校“培养什么人”的导向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的根本宗旨,是高校工作的本质。高校的核心要务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各高校党总支力倡将红色文化引入校园、融入学生,立足于传播红色文化,将红色精神的根柢深深植入学生内心,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人生追求、涵养勤苦奋斗的刚毅精神,在现实中砥砺奋进。将红色文化引入校园,致力于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通过深化优化党建工作巩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2.“五航”思政育人夯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是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2]高校落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的途径主要有队伍建设、机制改革、标准建设三方面。此外,在实际落实,即学生实践方面,高校各学院党总支充分利用各级团组织、学生组织自我服务的特征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样的带有自我服务性质的组织活动中锻炼动力、提升素养,实现发展目标。

3.“五航”思政育人突破高校立德树人机制

育人工作最基础、最直接的阵地是高校教育,现实要求育人工作必须在高校打通最后环节。高校为落实育人工作提出“五航”育人路线以红色文化的导入,激励学生为理想艰苦卓绝奋斗、为国家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高校开展育人工作要注意始终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价值为导向,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将认识问题、融入问题、协同问题、评价问题分层次,以便于工作的开展。高校应以学生专业出发,在专业的基础上设计育人工作的展开方式,从专业出发带动人才的全面成长与高校育人机制的优化完善。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

现状

目前高校逐步构建“航、启航、护航、远航、航”为主要内容的“五航”思政育人方式通过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融进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与认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红色文化融进课堂教学

发挥思政课教师主体角色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加强“知”的输入。

思政课教师应善于挖掘和整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抓住其与思政教学目标的契合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身边红色文化,追忆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育人方式将红色文化深度融进课堂教学,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特色,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品质。

2.红色文化融进理论研究

组建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团队整合校内外红色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力量,通过深挖地方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故事代表性历史人物等进行研究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中

3.红色文化融进校园文化

高校每学年定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主题升旗仪式“红色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青春就是要你红”系列活动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红色宣讲党史答题等活动让红色基因根植学生内心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4.红色文化融进社会实践

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与当地文化部门党史教育基地联合搭建专业的红色文化育人平台,运用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传输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长期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打造红色社会实践服务队。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五航”思政育人路径探究

高校红色文化可通过“思政+载体”“活动+形式”“特长+培养”“内容+传播”“榜样+宣传”五个方面突出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效果。

1.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思政+载体”夯实思想导航

高校是传播先进思想的主阵地,丰富课堂形式,进一步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传播先进思想主渠道的作用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一,学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学习红色革命精神、展播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视频等,潜移默化地将红色文化在学生的心中、脑中扎根,在言中、行中展现。第二,学校可通过开展系列红色主题工作,将党建与团建联合起来,充分利用重大历史节点的教育价值。最后学校团委、学院团总支可通过红色文化专项“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宣传,引导各社团、学生积极投身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中。

2.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活动+形式”助推新生启航

学生团队意识的养成与学生个人的发展成长是高校组织开展学生活动的目的。高校要紧抓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活动与专业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充分利用重大历史节点的教育价值,利用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高校应特别重视新生的党史学习教育,要在一开始就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立志高远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在成长的同时成才,使新生在红色文化的涵育中成长,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人。

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特长+培养”落实分类护航

高校可结合各学院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展“专业特长+”红色文化活动方式,全方位基于学生专业基础,弘扬红色文化。学院通过开展“红书汇”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双语红色故事等专业性强的红色主题活动,持续增进学生创新能力最大程度上传播红色文化加深增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此外,高校可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在易班、优课开展党史知识竞答活动;在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加强红色教育宣传,持续不断感染学生,以红色文化学生成长

4.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内容+传播”推动文化远航

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上应当更加生动,发掘课程的改进点,对课程形式进行创新,直接或间接的向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也可以多尝试“学生教授思政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实现全过程育人维度;此外,高校应充分利用当地建设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寻访活动;如以“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毛泽东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缅怀先辈,激励后学传递红色火种促进红色阵地教育,实现书本与现实的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维度。

5.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榜样+宣传”引领优秀领航

高校开展红色故事宣讲、领学等活动,发挥学生引领作用,推选“全国自强之星”“青春榜样”“优秀党员”“优秀团员”等优秀宣传榜样人物,开展引领示范。高校应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挖掘一批语言表达能力强、形象气质佳的学生组成“红色宣讲团”,为宣讲团成员颁发聘用证书,作为先进楷模,为广大学子垂范红色文化宣传活动

作为高校的常态化工作,长久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进而实现提高学校人才质量的目的

结束语

高校要拓宽红色文化育人的影响范围,为立德树人工作开创新局面畅通“三全育人”工作通道,坚持以“五航”思政育人路线为思想工作的导向,为实现“三全育人”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五航”思政育人路径探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行.“三全育人”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育人的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0)
[2]林燚宁.航海类学生千日成长“五航”工程育人服务体系探讨——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20,9(42).

作者介绍:

陈祎婷(1991- ),女,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依托项目:

2022年湖南工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三全育人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五航思政育人路径探究,校党办字〔2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