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安排科普

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如何治疗?

范杰 罗海阳 杜涛明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细菌性肝脓肿致病因素较多且病情复杂,进而给治疗造成一定压力。随着医学技术进步,此疾病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但还需注意在患者就诊时仔细鉴别疾病类型,避免出现误诊漏诊问题。那么细菌性肝脓肿如何进行诊断呢?本篇文章带你找到答案。

一、什么是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是因细菌侵入患者肝脏而形成的肝内化脓性病变,其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其他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等症状。长期细菌感染会使病灶化脓、液化,对肝脏造成损伤,进而引发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症状。一般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肝脓肿,同时此疾病男性发病几率高于女性。引起细菌性肝脓肿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细菌性肝脓肿检测方式

1.血液化验及穿刺液检测。大部分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会伴有白细胞升高现象,病情严重时其体内谷丙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也会呈升高趋势,同时有几率使血清胆红素升高,因此可通过抽血检测明确病情。对肝脓肿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发现致病菌后即能明确诊断。由于致病菌种类多样,因此脓液可呈现为黄白色、黄色、黄绿色、白色等,抽到脓液还应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

2.X线检查。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进行X光检查时可发现肝脏轮廓增大。当病变位置位于右肝叶时,可观察到膈肌抬高、肋膈角模糊现象,此时还需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膈下脓肿,同时胸腔存在积液,肺右下部受影响发生肺炎或导致肺不张症状。

3.超声检查。肝脓肿患者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可发现肝区存在明显液性回声暗区或脓肿内液平面,同时此诊断方式能够明确患者脓肿发生部位、形态以及距体表深度,便于医生划出最佳穿刺点和进针方向,或能够辅助医生找出手术引流通路最佳位置。

4.CT检查。CT检查能够明确脓肿大小及形态,并可明确显示病灶位置,能够为医生实施手术和穿刺提供直观的判断依据。肝脓肿在CT影像中,主要表现为脓肿区边界模糊不清;低密度区可表现出块状阴影等。 脓肿形成期增强扫描典型表现为呈环形强化,中央脓液无强化,构成“环征”。单环:脓肿壁由肉芽组织形成,周围水肿带不明显;双环:脓肿壁(内环),周围水肿带(外环)外环低于内环;三环:内层为炎性组织,中间脓肿壁为纤维肉芽胶原增生,强化最明显,外层为水肿带。簇状征,可发现多个聚集性小脓肿,并存在融合趋势,此现象常提示为脓肿早期阶段。平扫病灶呈簇状或蜂窝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增强平衡期显示最清楚;出现上述现象即提示存在脓肿。

5.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细菌性肝脓肿,可表现为肝右叶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平衡期持续强化;急性发作时可见病灶周围T1WI低、T2WI高的水肿带,DWI显示脓腔为较明显的扩散受限较为有特征性。

三、细菌性肝脓肿鉴别

1.原发性肝癌。对于液化不完全的肝脓肿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其表现与肝癌高度相似,同时肝癌患者合并感染后,也可出现脓肿症状。因此对于上述患者还需要仔细询问其症状、病史,并结合CT等检查综合判别。

2.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病常见肠外症状之一即为阿米巴肝脓肿,其同样可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疼痛、肝区肿大以及白细胞增多等。但在进行穿刺液检测时,其液体颜色通常为棕色,与细菌感染所致黄白色等有明显区别,同时在显微镜检测中可明确观察到滋养体,进而能够与细菌性肝脓肿做出区分。

3.胆道疾病。胆道感染也可出现发热伴右上腹痛症状,但患者会明显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现象,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胆囊炎和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同样会出现疼痛,但多表现为压痛,同时伴有胆囊肿大,可通过触诊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

四、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方式

(一)药物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需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较为适用于脓肿范围小于3厘米的患者。通常采用口服药物或静脉滴注两种形式,治疗周期为四至五周。肝脓肿发病早期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且能够促进病情好转。在药物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而有效杀灭常见致病菌群。肝脓肿病情进展后,单一应用抗生素已经难以起到治疗效果,此时可将其用于辅助治疗。在病情后期,还需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对药物选择作出调整,同时应将影像学检测结果作为评估疗效的依据。当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且致病菌为克雷伯杆菌时,还需应用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当疗效不佳时可应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还需通过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脓肿范围小于3至5厘米、病灶位于浅表且脓肿已完全液化的患者,可使用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治疗。对于范围大于5厘米的患者,通过单次介入治疗难以将脓液全部清除,因此可应用放置引流管这一方式,并对脓腔进行持续冲洗。肝脓肿患者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是首选治疗方式,其具有安全性及患者耐受程度高、创伤性小等优点,并且对于多发性肝脓肿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介入过程中气体的形成是经皮肝穿刺引流失效最重要的预测因素,因此病情严重者还应进行手术治疗。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通常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肝叶切除术两种形式。其中脓肿切开引流术是在患者进行抗生素静脉滴注的同时,对其实施手术治疗,主要有经腹腔切开引流术;腹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侧脓肿切开引流术等形式。肝叶切除术是通过切除病变部位,保留健康组织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术方式。此方式主要适用于切开引流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伤口长期无法愈合、肝脏失去正常功能、肝组织受破坏较为严重的患者。需注意此治疗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应保持手术引流通畅并对肝脏断面进行细致处理,避免因细菌感染威胁患者腹腔,造成胆瘘、出血等问题。

综上所述,利用影像学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细菌性肝脓肿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确诊后也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病情能够恢复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