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效果观察

李由佳,张婷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乐山市 614000

【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采取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30例。两组分别采取常规疗法及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疾病采取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关键词】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凝血功能;疗效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作为临床广泛发生的眼科急症,该疾病与中央动脉阻塞或者缺血相关,患者常见病症是视力减退,病情严重患者会失明,为此,堵塞后应尽快疏通,并建立起侧支循环,为持续性用药提供支持[1]。常规拓张血管及降低眼压疗法一定程度㐓改善患者的视网膜血液循环功能,但整体效果一般。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方法是治疗CRAO的常见手段,在该疗法治疗期间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该疗法在应用期间所使用的尿激酶进入人体后激活人体内的纤维蛋白酶原,并转变为纤维蛋白酶,提升组织纤溶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30例。对照组:男女依次为13例、17例,年龄在41-68(54.33±5.4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43(25.43±5.21)h。观察组:男女依次为12例、18例,年龄在40-69(54.76±5.56)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44(25.65±5.7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疗法为患者采取降眼压治疗,每天口服2次醋甲唑胺片,每次量为50mg,每天口服2次。并为患者滴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滴入2次。也要采取扩张血管治疗,为患者采取硫酸阿托品注射治疗,每次注射0.5mg,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用量为1ml,在眼球后注射,并采取吸氧常规疗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疗法直肠采取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在右侧股动脉穿刺,以Seldinger法逆行穿刺,随后置入5F导管造影,在眼动脉置入SP微型导管重复造影,自眼动脉导管注入30万单位尿激酶,溶栓治疗完成后将导管撤出。

1.3观察指标

①疗效:显效,视力水平提高在5以上,有效,视力改善水平处于2-5区间,无效,治疗前后并未改善。②凝血功能: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每次抽取量为2ml,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查,包括TT、PT、APTT、FIB四项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标准差指标通过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分组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0

14(46.67)

15(50.00)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1(33.33)

13(43.33)

6(20.00)

24(80.00)

3.145

P

0.049

2.2组间凝血功能对比

治疗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组间凝血功能对比(

分组

TT(s)

PT(s)

APTT(s)

FIB(g/L)

观察组

治疗前

9.15±2.58

8.52±2.12

20.41±5.21

3.42±0.35

n=30

治疗后

14.25±1.25*

13.75±1.25*

29.58±5.78*

2.61±0.41*

对照组

治疗前

9.24±2.48

8.54±2.35

20.41±5.23

3.38±0.41

n=30

治疗后

12.58±1.51

12.54±2.78

26.54±2.78

2.95±0.5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CRAO作为临床上广泛发生的眼部急性病,一般是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诊断,导致视网膜发生缺血性坏死,部分患者的视力丧失,该疾病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群体中广泛发病,临床表现是突然性的视力低下、丧失、后极部发生乳白色混浊病症。视网膜中央动脉属于终末支血管,缺乏全面的侧支循环,一旦发生血栓,就容易发生缺血及缺氧等病症,治疗难度也较。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是扩张血管、降低眼压,比较常见的药物是妥拉苏林及硝酸甘油等,通过降低眼压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缩减阻塞范围[2]。但常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一般,在疾病治疗期间,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差,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治疗以尿激酶溶栓,该药物是人体组织中提取的酶蛋白,可激活人体组织中的纤维蛋白原,将其转变为纤维蛋白酶,可改善组织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3]。自本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病症改善效果好,患者的凝血功能大幅改善,通过该疗法也提升了血管再通率,具有直接快速及微创的特点,为此,该疗法在CRAO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玉琢,刘晓燕,武海军.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抗VEGF治疗后出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22,34(03):74-75+97.

[2]蔡梦娟,陈颖,曾华科,陈超,林守华,刘君鹏,郑峥,汪银洲,李永坤. 眼动脉溶栓治疗经皮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型术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J].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21,9(01):36-39.

[3]刘素,庞龙.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0,30(11):78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