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研究

陈鑫1 ,徐洪艳2

1山东祺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52000

2聊城大学东昌学院,252000

摘要:建筑安全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对于提高建筑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讨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优势、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提出对该课程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安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育意义;实践价值;未来研究方向

一、引言

建筑安全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学习该专业为提高建筑安全水平、保障公众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高水平教育,建筑安全领域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和建设质量问题。因此,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研究,对于提高建筑安全素质、打造高素质建筑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优势及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讨论,以期为高校建筑安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问卷调查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于建筑安全课程教学的情况和意见。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61份,回收率为92.2%。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学生对当前建筑安全课程教学的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建筑安全课程教学缺少实践环节,这也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具体来说,有72%的学生认为当前建筑安全课程重视理论教学,但对实践教学缺乏投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突出。

3.2.2 学生对建筑安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的想法

考虑到学生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不同需求,我们调查了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中,有93%的人赞成建筑安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同时,71%的学生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操作技能的获得是学习高校建筑安全专业的必要手段。

3.2.3 学生对于不同实践教学模式的意见

为了了解不同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约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对于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高校建筑安全专业的具体实践。此外,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如实践教学授课法,被约34%的学生所认可。虚拟仿真实验也成为获得学生支持的实践教学模式之一。

三、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优势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开展建筑安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其通过实践开展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素质,增强学生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结合。

2.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论述方案的具体实施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超越理论知识的范畴,更好地透彻理解建筑安全相关知识。

3.能够改善教育模式。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建筑安全专业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够改善教育的模式,使课程教学更贴近实际,在实际操作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问题

1.实践条件不足。

目前高校的建筑安全专业普遍存在实验室设备、实战操作条件不足等问题,大多数学校已经没有配套完善的实践设备和设施,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理论获得的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经验很难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教材不足。

当前,建筑安全领域的发展和推进是多方面参与的,而课程教材难以涵盖所有的实际需要,造成课程与教材之间存在巨大的空白,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形成实践经验。

3.实践操作难度大。

大多数学生天赋不同,学习难度和把握难度不一,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个体差异设置学习手段及方法,将实践成果与知识衔接完善,立体呈现给学生。

4.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教育评价方面多数是采用考试、笔试等考核手段,而缺乏基于实践观察的多元化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反应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难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五、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解决方法

1. 提高培训质量。

高校应该关注并加强建设建筑安全专业培训设施和实践条件,增加运用适当的实验步骤,并合理提高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难度,通过实践课程的培训,对学生实践能力、主动性、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与提高。

2. 更新教材问题。

高校应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材、补充实用案例,以适应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需求,审查以往建筑安全领域的相关教材,进行不断的审定、修订,考虑到各种实时数据情况,定期地更新教材和流量,这有助于教育体系和社会需求的合理衔接。

3. 将评价方式多元化。

要建立具有高校建筑安全专业特色化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笔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观察、听说读写以及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主要考核形式相结合起来,既具有全面性,也能够有效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准度和能力水平。

六、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未来研究方向

1.建立互联网+学习模式。

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互联网+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建筑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提高学习效益,扩大学习范畴。

2. 搭建实践体系和研究平台。

建立具有建筑安全学科的研究平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并实践,开展各类实验室、试验/模拟中心、开放/创新实验室,为大学生们提供合理的实践环境,以促进其多方面的个性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3. 加强行业合作与实习。

为了更好地培养有竞争力的航空安全专业人才,需要将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与行业合作与实习进行有机结合,使培养目标更加精准、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培养成效更加显著。

4.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计算机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高校建筑安全专业来说,虚拟仿真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室和实验条件不充分的环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环境,让学生深入学习建筑安全知识和实践,同时也减少了因为实验安全风险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等问题,提供一个安全、实用的教学环境。

七、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化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建筑安全的监测、预测等领域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高校开展建筑安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不仅需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应对“新技术”的发展作好准备。未来高校建筑安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应从单纯地知识传授转化为探究、创新和交流的综合性培养,加强建筑安全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衔接互动,将和流量进行有机结合,并为学生提供灵活多变的实践培训,从而更好地促进建筑安全学科的发展。

八、结论

建筑安全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高效教育的必然趋势,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和更多综合素质提升。在开展课程时需要注重实践操作条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和教材资料的完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价。未来,高校建筑安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发展方向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体系和教育目标,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评价和衡量。总之,建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式,将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重大贡献。

引用文献:

[1] 张勇等(2017)《浅谈我国建筑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 王琪等(2020)《高校建筑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3] 李红岩等(2021)《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4] 刘晓伟等(2020)《高校建筑安全专业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