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试论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许亮

441522198410171019

摘要:环境监测是保护和治理环境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存在监测质量不高、数据真实性存疑、监测范围有限等问题,制约了环境监测的效果和推动环境治理的能力。因此,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制;环境监测;提高质量

引言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加严峻,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完善监测机制,确保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公正性,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监管支持,赋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完善环境监测机制的措施要点,并着重探讨数据质量、技术创新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的解决策略。

1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性

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性。(1)科学决策:完善的环境监测机制可以提供准确、综合、及时的环境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可以根据监测数据指导环境管理、规划与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2)助力环境保护:通过全面、准确的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环境污染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数据也可用于验证环境保护工程效果,推动环境管理与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3)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监测结果的公开和透明,有助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与行动。完善的监测机制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公众监督,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

2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原则

(1)全面性:完善的环境监测机制应对环境的各个要素和指标进行全面监测,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方面。(2)准确性: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反映实际的环境状况。这就要求监测设备的选择与校准、监测方法的规范、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都要具备高度的准确性和可比性。(3)及时性:监测数据应能够及时获取、传输与发布,以满足科学决策、环境预警和公众参与的需要。(4)可持续性:完善的环境监测机制应长期稳定地运行,形成长时间序列的数据,为环境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支持。(5)公正性:监测工作应具有公正、客观、独立的特点,以确保监测数据公信力和监测结果的科学性。

3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出现的问题

(1)数据真实性:环境监测数据可能受到人为篡改或蓄意隐藏的问题,影响其真实性和可信度。(2)监测范围与密度不足:监测网络的布设可能由于投资限制、技术条件等原因,导致监测范围和密度不足。(3)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海量的环境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但现有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往往滞后。(4)监测标准和规范不一致: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监测标准和规范有所不同,导致监测数据的比较和汇总存在困难。

4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策略

4.1提升数据质量的措施

(1)标准化与规范化:制定统一的监测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设备、方法和操作符合标准要求,从根本上提高数据质量。(2)培训与人员素质提升: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与技能提升,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3)质量控制与验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设备校准、数据验证和质量评估等环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数据共享与开放: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鼓励监测数据的公开与共享,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同时促进多方合作和数据交流。(5)强化监测技术与设备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监测技术与设备的标准化、校准和认证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2推动技术创新的措施

(1)引导研发投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应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参与研发,提升监测设备与技术水平。(2)推广应用新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推动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际领先机构开展合作,学习借鉴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4)加强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建设: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效率,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和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

4.3加强监督机制的措施

(1)建立独立监测机构:设立独立的环境监测机构,具备较高的公信力和专业性,独立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并对外公开数据和监测结果。(2)强化信息公开与透明度:加强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公开与共享,提高数据透明度,让公众及时了解环境状况和相关监测结果,从而增加监督和参与的力度。(3)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测工作,设立投诉举报渠道,接受公众监督,增强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公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4)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环境监测责任与义务,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监测不受干扰和篡改。(5)完善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站点数量,提高监测网络覆盖范围和密度,特别是在重点区域或敏感区域进行重点监测。

4.4统一监测标准和规范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一个重要的措施是统一监测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1)建立统一的监测标准和规范:制定行业标准:根据环境监测的不同领域和指标,制定具体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监测项目、方法、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借鉴国际经验: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定制化,与国际标准趋于一致,便于数据比较和交流。强调科学性和技术先进性:确保标准和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最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工作的精确度和有效性。(2)推动标准的落地和执行: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展示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加强对监测人员、决策者和相关行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测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修订和执行。监督机构可以进行定期的督促和检查,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和落地。加强执法和处罚力度:对不按照监测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和追责,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3)建立监测质量评估体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设立合格实验室与监测站点认证机构,制定相应的认证标准和程序,对监测设备、环境样品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和认证。开展验证和比对:通过与其他实验室或机构进行数据交流、共享和比对,进行监测结果验证和比对分析,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建立结果发布制度:规范监测数据的报告和发布程序,确保监测结果及时公开和透明,完整记录监测过程和数据来源,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结束语

完善环境监测机制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为科学决策、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提供重要支持。遵循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可持续性和公正性等原则,解决数据真实性、监测范围不足、处理能力不足、监测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卫华.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

[2]罗强.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J].化工设计通讯,2018

[3]邱鑫.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J].中外企业家,2018

[4]高慧.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J].农家参谋,2018

[5]郭茹新.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J].环境与发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