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李月, 

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陕西宝鸡  7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并配备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新生儿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能够较好改善患儿的心率水平、呼吸频率,继而促进患儿的恢复。

【关键词】呼吸辅助通气;护理干预;新生儿呼吸衰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4-23h,评卷年龄为(13.5±9.0)h。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5-22h,评卷年龄为(13.3±8.8)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抗生素抗感染、氨茶碱静脉滴注、沐舒坦、爱全乐等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通畅以及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并配备相应的护理方案。呼吸机治疗采用S/T模式,控制吸气压力(IPAP)在4-8cm范围内,呼吸频率控制在12-16次/分钟范围内,氧浓度调节在30%-50%范围内。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逐渐增加IPAP直至患儿适应,并在症状缓解后适度降低。此外,观察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包括饮食护理以提供充足营养、药物依从性护理以加强药物治疗、日常护理包括定期皮肤护理、向家属传达治疗注意事项、口腔清洁和器械消毒,以及适当的锻炼方法。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观察组患儿在重症病房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以此来验证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心率对比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儿心率对比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09±12

88±10

观察组

110±14

80±11

t

1.203

4.578

P

>0.05

<0.05

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知,在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心率相似,分别为109±12和110±14。在干预后,对照组患儿的心率降低至88±10,而观察组患儿的心率降低至80±11。表明观察组在干预后的心率降低是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对比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对比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27.1±4.0

20.4±4.3

观察组

28.0±3.5

16.1±3.2

t

1.058

5.149

P

>0.05

<0.05

根据表2中的数据可知,在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呼吸频率相近,分别为27.1±4.0和28.0±3.5。在干预后,对照组患儿的呼吸频率降低至20.4±4.3,而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降低至16.1±3.2。表明观察组在干预后的呼吸频率降低是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呼吸机辅助通气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管理中。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之前,需要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评估呼吸衰竭的原因、程度和临床表现,评估患儿的通气和氧合指标,以确定是否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并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在开始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参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定期检查和记录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儿的通气和氧合状态处于良好水平。

在呼吸机参数的设置方面,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来确定。这包括吸气压力(IPAP)、呼气压力(EPAP)、吸呼比、氧浓度等参数的调节。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的设置应根据患儿的肺功能、胸廓的可扩张性和气道阻力等因素来确定,以保证充分的通气和氧合。吸呼比的调节则需要根据患儿的呼吸中枢情况和呼吸频率来确定,以确保充分的排气和减轻呼吸负担。此外,氧浓度的调节应根据患儿的氧合指标来进行,以保证适当的氧合水平。

在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呼吸参数和氧合指标,例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稳定程度进行调整,并记录相关数据。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呼吸状况和治疗目标,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吸呼比和氧浓度等。参数的调整应准确、逐步进行,并及时评估其效果和患儿的耐受性。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和吸痰患儿的气道,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此外,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和面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通过将患儿抬头抬高或采取适当的体位转换,可以改善肺通气和通氧效果,促进病情恢复。护理人员应注重患儿的舒适性和镇静状态。适当的镇静可以减轻患儿的焦虑和不适感,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然而,镇静药物的使用需要慎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促进患儿的康复和发育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并监测患儿的营养状况。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可知呼吸机辅助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提供及时有效的机械支持,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该治疗方法能够减轻呼吸负担,促进肺部发育和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陈丽,刘小玲,张楠.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08):1122-1126.

[2]钱磊,黄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江西医药,2023,58(04):44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