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TPR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梁丹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揭阳 522000

摘要:针对幼儿的英语学习特点,阐述了TPR教学法的科学性及其局限性,就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误区,提出相应对策,加深英语教师对TPR教学理论的理解,改善教学技巧,以达到激活幼儿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全身反应教学法TPR英语教学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James Asher 于20 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把语言与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英语、德语和法语等外语教学。James Asher 教授接受过华盛顿大学语言学、斯坦福大学教学心理学研究和美国西岸国防语言学院阿拉伯语博士后训练,拥有美国休斯敦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广播和电视专业硕士学位。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针对儿童的语言教学实验,结合关于儿童发展、 脑侧理论的研究结果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了全身反应教学法。

一、TPR 教学法

TPR 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指令并辅以肢体动作来表达教学内容,学习者理解其意义后以肢体语言回应,主张寓教于乐,营造轻松无压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TPR教学法尊重幼儿天性,在愉悦的环境中让幼儿进行语言思维,用英语作简单的交流,摆脱机械记忆。James Asher认为:幼儿时期的语言学习是通过听说促进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当通过听说获得的信息由量变达到质变,幼儿就能自然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强调师生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传授的教学模式。Asher教授在《应用语言学国际综述》《现代语言杂志》《当代心理学》《儿童发展》《人文主义心理学杂志》《纽约科学学院志》等语言学和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相关研究的文章100多篇,他就TPR教学fang法的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等,在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 进行了探讨。近几十年来,大量优秀语言教师受其指导,写作并出版运用TPR介绍词汇、语法、故事和游戏等相关的书籍,如LookI Can Talk,介绍如何通过肢体动作讲故事给儿童听,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重述该故事;如The Command Book,介绍如何通过TPR学习2000个单词;如How to TPR Grammar,介绍如何用TPR教授50个英语语法特征;再如TPR for Young Children专门用TPR来教授儿童学习外语。这些书籍正指导世界各国的语言教学,并充分证实:TPR以其独有的优势,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间,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加州大学西班牙语教授特雷尔( Tracy Terrell ) 在“自然教学法”The Natural Approach)中,把“TPR”解释为一种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现实而有意义的语言活动来输入语言知识的方法。此外,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H.E Palmer) 认为,“指令操练”的两种方法最有利于初学者,“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学方法如果不包含大量的学生执行教师指令的课堂活动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TPR教学法的应用误区

(一) 单一重复,过犹不及

在教授幼儿学习面部器官、学习用品或者日常用具等时,教师结合PPT图片展示教学各类单词,运用“touch your …”“pull your…”“point to …”等指令,配合表情进行动作示范,并鼓励学生模拟跟做。首先,教授核心单词,然后通过发出指令“point to your …”来引导幼儿正确指向自己的面部器官来复习。最后,通过游戏引导学生用手指向对应的面部器官。教学过程基本重复相同的指令性活动,教学方法偏单一。这种过分单一重复可直接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下降,不假思索模仿肢体动作。项目组观察发现,重复机械的肢体动作会导致幼儿降低积极性,敷衍应对跟读和模拟动作。

(二)偏重游戏,轻于教育

TPR游戏的设计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并适当引入竞争意识,不仅可以调动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增强学习效果。然而教学中游戏的误区可能会令课堂走向失控,使游戏性大于教育性。游戏的设计初衷是让幼儿对应单词与脑海中的意象,巩固记忆单词,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幼儿精力充沛且精力旺盛,会出现追逐、推搡、喊叫及争执等行为,使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干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忽视性格,影响不良

默认TPR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幼儿也是一个误区,因为性格内敛的幼儿容易紧张和尴尬,难以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放松的状态,也容易在活泼幼儿面前感到压力和局促不安,不敢跟随教师和其他幼儿一起模拟动作,这与TPR教学法理念相悖。教师如加以督促和批评指正,会造成他们的心理阴影。国外语言学家就学习战略和内向性情的关系做了一定的研讨,

Ehrman Oxford经过实验研究表明,性情影响语言学习策略。较之于外向型性情者,内向型性情者在情感战略方面运用较多,而在独立战略和自在下管理战略方面运用较少,喜欢独处,避免接触社会和交流频繁。外向型性情者则喜欢社交策略和功能实践策略,与他人合作并积极寻找语言训练的机会。Taylor发现学习者的交际战略和他们的性情类型存在较大关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动作模拟的幼儿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嘉奖,相形之下,内向型幼儿与教师互动较少,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失去信心及学习兴趣。

三、TPR教学法的误用对策

(一)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应尽量避免将单一重复的教学应用于同一课内,可适时穿插故事、简单拼写或阅读等其他教学内容。重复的另一弊端是幼儿仅仅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和语言,并且认为模仿便是正确的,缺少自己的逻辑思考,教师取而代之进行逻辑思考。所以,在TPR教学中,既要注意重复的艺术性,技巧性地巩固知识而非刻板重复,还要引导幼儿弄懂话语意义,进行逻辑思考,然后再模仿话语和动作。

(二)明确纪律原则

教师需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保证课堂的纪律性和教育性,控制班级人数,才能正常而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如规范幼儿言行,防止幼儿注意力松散,限制班级人数10-20人,约束游戏活动的幅度和范围,预期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应对的策略。

(三)灵活教学形式

TPR教学方法推而广之而遑论幼儿性格以及学习风格的不同,对内向型幼儿的成长使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多关注内向型幼儿,多给予尝试的机会,适当调整TPR教学法,增大语言鼓励的频率,也可以让外向型幼儿带动内向型幼儿,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指令,逐步引导他们打开心门,待语言内化后,再鼓励幼儿开口说英语,切勿强迫施压。

TPR教学法采用肢体与语言相结合的形式,视觉直观性强,易于理解,还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符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征,让幼儿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和魅力,增强了幼儿英语习得效果。相信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TPR教学法将会日臻完善,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慧佳,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2021年6月

2.James J.Asher,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69;Vol.53, No.1.

3.Ehrman, Madeline. E.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difficulties[M]. California: SageThousand Oaks1996

4.Krashen, S. D.& Terrell, T. D.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 Oxford: Pergamon and Alemany,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