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7
/ 2

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

宋敬松1  ,, ,沈庆芳2

1临沂市环境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 2临沂市自然资源开发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埋下的环境风险离人们越来越近,针对环境应急管理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介绍了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和特点,并针对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措施,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环境应急管理是针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为了避免事件引起的严重后果而采取的一系列非正常工作流程行动。当前,很多地区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科学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杜绝环境风险的发生,妥善处理各类突发的环境事件,营造出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了摆在各级环保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任务。

1 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突发环境事件一般是由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意外因素导致环境遭受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的各类突发性事件,根据国家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根据其危害程度可以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种类型。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成因,又可以分为原生事件、衍生事件和次生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突发性。突发环境事件与一般的慢性污染、超标排污等不同,往往是突然发生、迅速扩散的,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控制和应对;二是形式多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原因涉及化学、物理、地理等各个领域,除了原生性的环境污染之外,还有由于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衍生危害,比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三是不确定性。多数突发环境事件是无法预知的,在面临这类突发事件时,人民群众往往无法迅速、全面了解这一事件的成因和性质,这种不确定性也在一定层面上加大了事件的危害;四是危害严重性。大多数突发环境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突发性的特点,会在短时间内给周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加上短期内难以控制,容易诱发其他各类群体事件,严重威胁区域社会的稳定性。

2 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

2.1 优化环境应急管理体制

就当前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初步完善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包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公众的共同参与,在下一阶段还需要在现有应急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尽快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网络。发挥出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工作,发挥出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同时,还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环境应急专业队伍,予以其政策方面的扶持,增加资金和技术保障,省级与各市州之间需要建立科学的沟通协调和交流机制。总之,需根据国家环境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尽快建立与现有情况相符的管理办法,突出各项法规的可操作性,明确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事故责任方的职责。

2.2 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

2.2.1 推行全过程管理机制

环境应急管理机制需要从系统化、全过程角度来持续进行防范,制定完善的预案体系,杜绝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在限期治理、环保规划等环保制度中,要将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定期开展关于环境风险的检查和整治工作,优化风险防范手段,积极组织环境风险评价工作。

2.2.2 推行社会化运作机制

基于环境政策、环境经济学原理提高企业对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的防范能力,将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最大限度的保障环境安全。目前,在各个发达省份的实践中已经有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由企业缴纳突发环境事件责任保险,这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这种方式可在全国大多数的省份中推开,对环境安全将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2.2.3 健全应急联动机制

各地需要根据国家制定的规章制度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由省政府、各市州政府牵头,各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针对高环境风险、高污染行业、水环境行业、危险化学品与废物运输行业要予以重点预防,基于应急预案的要求设置应急协调机构,明确各方的具体责任和分工,解决重点行业问题。

2.2.4 重视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在环境风险防范工作中,环境风险的评价是一个重点环节。在各类项目建设完成初期要及时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工作,这能够将各类风险事件扼杀在萌芽外,也能够有效降低环境风险成本,因此各级政府与环保行政部门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作用,针对各个行业开展风险评价,杜绝突发环境事故的发生。针对已经建成并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工艺和企业,要及时进行整治。

2.2.5 推行常态化的风险排查管理

实现常态化的风险排查治理,能够将环境风险预防在排查工作中,在排查环节,需要将环境风险源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重中之重来,要求企业大力集中进行整治,环保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将各类具体措施落实到实践中。

2.3 设置环境应急管理平台

2.3.1 构建风险源档案库

环境风险源的类型较多,包括辐射物质、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等,针对此类物质的管理应当是环保工作的重点,对此,需要构建环境风险源档案库,这是对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的重要措施。基于此,各地需要努力构建环境风险源档案库,积极推行这项工作,对环境风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做好面源管理和移动源管理工作,构建面源数据库,以此推进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2 建立物资库和装备库

利用物资库和装备库能够同时兼顾到各方需求,常用的储备形式有企业代存、实物两种方式,需要储备急需用到的设备、化学药品、车辆、应急指挥平台,一旦出现应急事故可以即可调用。

2.3.3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评估系统

明确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认定方式,强化责任追究力度,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并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评估,如今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环境评估也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对于环境污染事故的评估需要以环境经济学为基础,从事件调查、损失分析、结果分析、评估报告撰写几个步骤来开展,精准评估出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在评估完毕后,还需要做好善后修复,善后修复是在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针对周边的生产、生活和环境进行常态恢复的一项工作,在整个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修复过程中,要解决已有问题,并做好环境恢复损失赔偿和环境应急能力的提升工作,由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最后,还需要重视处置工作的总评估,对于在总评估环节出现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解决,杜绝风险问题,逐步将评估内容细化,这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可供参考的重要资料。

2.4 强化环境宣传教育机制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针对群众开展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环境风险的危害,了解在出现应急事件之后如何处理、躲避等等。通过宣传教育工作能够将全社会力量汇集起来,另外还要重视对相关岗位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得培训工作常态化,逐步提高人员的决策水平和实战技能。

3 结语

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人民群众环保意识提升下,对于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理也将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当前,各地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还有较长的道路须走,在后续阶段需要重视环境风险的防控工作,通过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共同探索适合各地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孙亮. 浅谈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117.

[2]万薇薇.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问题研究——以紫金矿业铜酸水泄漏为例[D]. 江西:南昌大学,2015.

[3]余涛,赵红星,毕军平,等. 垂管体制下湖南省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发展建议[J]. 现代科学仪器,2022,39(4):83-86.

[4]周德群. 我国能源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J]. 江淮论坛,2020(6):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