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隐患及危险源排查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建筑施工隐患及危险源排查方法

贾金烁

130322198911061315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任务的逐步推进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始终是行业从业人员长久为之努力的目标和重点的工作任务。当下,建筑工程施工方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管理,旨在提升对项目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能力,保障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隐患及危险源排查方法,以期为业内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隐患;危险源;排查方法

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从国家到个人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以及认识都有显著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施工状况也因此有质的改变。如何高效、准确地排查出事故隐患,并以此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因此,对隐患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更实用、更广泛、更精确的隐患排查方法尤为重要。

1建筑施工隐患及危险源排查概述

我国安全评估研究比发达国家晚。随着我国关于安全生产和政策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建立,许多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对安全管理进行大量研究,建立了安全隐患管理方法,即每一次安全事故都是在隐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控制或消除事故,必须从隐患入手。只有做到有效排除隐患,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2建筑施工隐患及危险源排查预防分析

2.1全面排查隐患因素

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首先要充分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综合识别安全风险和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关键环节,不能忽视任何安全风险。在调查过程中,不仅要从大型工程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还要从生活各个领域的所有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2.2分析编制隐患清单

在全面调查安全风险后,须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不同过程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分类,建立不同工艺的安全风险清单,作为监控安全风险的直接依据。持续跟踪整个施工过程,实时收集施工过程数据,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研究和调查评估。当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达到一定水平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求施工人员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处理预警反馈、安全风险监测和跟踪、维修等问题。

2.3“BIM+VR”技术排查法

通过对BIM加AR技术在建筑寿命的研究中提到BIM与AR系统功能与优势。在施工中遇到复杂建筑存在困惑时,可以利用BIM模型与AR技术精准标定位标记,把复杂的三维模型信息与施工现场进行精准匹配。在施工后检查时可以利用BIM加AR技术对已完成施工程质量进行预先监测,便于发现质量缺点。利用VR技术进行事故演练。事故情景和处置预案能够逼真呈现。在社会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引入BIM与VR技术对安全影响因素的作用,并分析其安全因素。传统的安全排查大多是通过列表进行逐一排查。其可视程度和范围有很多不足,同时信息传递还可能具有不准确性和理解的偏差性。在其使用二维图纸进行对照排查时,也往往因为二维图纸的局限性和模型精度不够,造成其排查时的误差,一旦出现问题及损耗的人力物力资源都会非常巨大。而BIM以及VR等其他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三位立体的视角将施工现场模拟出来,使隐患点的呈现更加真实准确;以BIM技术等建立的隐患排查管理系统,使隐患的整改和整改结果等相关数据也可再系统中实施更新。克服传统安全管理上的不足,保障人员的安全,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3建筑施工隐患及危险源排查措施分析

3.1完善各类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开始之前,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类施工管理制度。一是完善现场施工人员管理制度,要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统一严格的管理,明确施工时间和施工责任,建立奖惩机制,对能够高标准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作业的施工人员要进行表彰,鼓励所有施工人员积极高标准施工作业,对违规作业人员要进行惩罚,严厉禁止违反施工标准进行作业。二是完善施工设备管理制度,对于施工现场所有的机械设备要进行严格管理,安排专人在每天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小型设备施工结束后要进行统一上交保管,并登记在册,大型机械设备要进行全面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排查、保养,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三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会同监理公司共同成立施工安全督察组,对施工现场所有的作业种类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要按照规定对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深层次的原因,彻底杜绝危险因素。

3.2施工行为控制

在建筑基础施工期间,多数安全事故的根本形成原因都在于错误操作行为,盲目开展施工作业或是违背安全规章制度,从而形成安全隐患。对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人员施工行为的控制力度,具体采取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安全责任两项措施。首先,安全技术交底是由安全员向全体工程人员详细讲述施工注意事项、相关安全规定、安全规章制度内容,帮助工程人员认识到以往施工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如在基坑开挖前应检查现场是否存在软基、岩溶等不良地质问题,在雷暴雨与强风等恶劣天气下禁止开展室外作业。其次,落实安全责任是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引入精细化理念,将施工安全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分配给工程总负责人、安全员、分项工程负责人与班组成员,帮助工程人员正确认识到履行安全责任是自身工作的一部分。同时,还应建立配套奖惩制度,对积极履行安全责任的人员予以奖励,对违背安全规章的人员进行惩处。以施工班组为例,在基础施工结束后,运用绩效指标进行安全考评,对于施工期间未出现安全事故以及发现上报安全隐患的施工班组,予以物质、精神层面的奖励。

3.3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一是首先要在管理层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将安全生产纳入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单列考核项目,增大安全生产所占的比重,首先将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升起来。二是要日常化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每周一开展安全生产出现的问题讨论会议,将一周巡查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上会讨论分析,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责任人并限期进行彻底整改,要在每次进入工作岗位之前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再培训。三是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在工地多处张贴安全生产宣传单,施工现场安置多处喇叭对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循环播放,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的水平。四是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设置专业安全生产课程进行学习,培训结束之后要对安全生产内容进行考核,对特殊作业的施工人员还要进行重点培训,提高特殊作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3.4现场环境同步监测

考虑到建筑现场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有可能出现地下水位超标、地基不均匀沉降、基坑围护结构失效等安全问题,严重时出现人员伤亡和导致上部建筑物结构变形坍塌。因此,为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风险系数,建筑企业必须在基础施工期间同步开展现场环境监测作业,以地下水监测、地基沉降监测、基坑围护监测为主要项目。第一,地下水监测,在基础作业区域周边布置若干轻型井点,持续监测地下水位、孔隙压力、渗透性等指标,如果指标参数超过额定值,则启动潜水泵机,持续将地下水抽采至集水坑内。第二,地基沉降监测,在地基周边布设多个监测点,以周边建筑物高程等作为参照物,持续观测现场地基高程变化情况,分析沉降机理,如果沉降值临近警戒值,则迅速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必要情况下组织现场人员退场,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第三,基坑围护监测,在基坑边坡周边每隔20m设置一处监测点,以基坑围护结构沉降量、位移量为监测内容,当监测值超过警戒值时,对围护结构进行二次加固。

结束语

在隐患排查的过程中,融合信息化技术,这使得传统的隐患排查工作不再限制与分析人员的主观因素和自身水平,排查过程的可视化让判断更为精准,与此同时,发现更多细小的隐患点;排查结果的数据共享极大提高了数据的收集、整改效率。

参考文献

[1]叶建裕.市政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与预防应对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20):128-130.

[2]文强.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危险源识别与安全管理[J].居舍,2021,(4):153-154,156.

[3]管娜娜.强化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安全管理[J].房地产世界,2021,(1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