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援助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青年心理援助体系构建

陈慧中,刘成义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滁州,233100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青年群体的心理困扰和心理危机也在增多。文章分析了青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从四个角度总结了青年心理援助体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青年;心理援助体系;构建

青年属于一个特殊群体,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当前青年群体的心理问题突出,自杀、欺凌事件等时有发生。青年正处于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因此,关注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建立完善的青年心理援助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一、青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青年处在人生特殊阶段,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原因包括:

(一)身心发展的不成熟

进入了青年阶段之后,生理发展突飞猛进,这让青年感觉自己已经成为大人,但他们的社会阅历较少,心理依然处于稚嫩阶段,尽管青年对于事物和外部社会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但又脱离不了对学校和家庭的依赖,这种身心上的不成熟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二)个体化和社会化之间的冲突

在青年阶段,他们往往热衷于表现自己,也慢慢开始进入社会,受到社会化的影响,青年们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比如,在吸烟、贪腐、网络成瘾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部分青年的价值观出现了动摇,甚至模仿一些错误的行为,由此引发心理问题。

(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非常深远,良好的家庭教育可让子女有正确的价值观,不良的家庭教育则会对青年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有的青年其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疏忽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使之养成了任性、骄纵的性格。有的父母本身就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子女也会“有样学样”,由此就引发了一些不良心理。根据数据显示,父母离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成长的青年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更高。

(四)学校因素

在青年时期,个体很容易产生羞涩、不适、迷茫等心理,另外,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比较繁重,如果未能适应这种压力,会导致青年产生焦虑、厌学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有些学生即便已经进入大学,但依然存在心理问题,表现为对事物不感兴趣、逃课、旷课等。

二、青年心理援助体系的构建

(一)规范青年心理援助制度

为了使青年心理援助体系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从制度方面进行完善,为青年们提供心理援助并不简单是执行一种任务,这项工作旨在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完善青年的理想人格,因此,应当使青年心理援助制度成为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应有的保障。还要针对这项工作定期举办评比考核制度,针对各类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要提前进行干预和预防,还要细化制度内容,建立心理健康筛查制度、心理档案管理制度、青年访谈制度、心理危机事件处理制度等,以确保在对青年心理危机的干预上能够做到有条不紊,促进青年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全员心理健康观念

为了帮助青年解决心理问题,还需要将传统的危机干预转化为心理成长援助,广泛组织心理教育和宣传活动,辐射更多的青年群体,相关人员需要纠正错误观念,引导青年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将心理咨询视为促进自身人格发展、寻求个人成长、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而不能是在遇到严重心理危机时才开展的工作。同时,借助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青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心理教育工作者要有完善、健康的人格以及健全的个性品质,能够站在当事人角度上分析其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的为青年提供心理帮助,只有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如同生理卫生工作一样普及,才能真正发挥出青年心理援助体系的作用。

(三)丰富心理援助形式与内容

除了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干预之外,还要丰富对青年的心理援助形式和援助内容,比如,推荐青年观看相应的影视作品、心理学书刊等,定期举办心理专家讲座,为青年们推荐权威的科普读物,创设心理社团,开设心理剧创作和表演活动等。考虑到青年在心理求助对象上具有显著倾向,他们更乐于向同辈们倾诉,因此,在建设心理健康援助体系时,还需要吸纳更多的朋辈力量,发挥出非正式群体中朋辈教育的作用,在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辅导下,定期组织以幸福、生命等为主题的心理游戏活动等。同时,还要广泛利用热线电话、心理网站等多种渠道拓展心理教育的时空,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的心理支持体系。

(四)发挥家庭与学校合力

在青年心理援助体系中,家庭和学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学校方面需要正确对待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予以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我调控方法,使之能够勇敢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与困惑。学校在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使学生知晓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可以通过向好友倾诉、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身心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学校方面还要定期对学生组织抗压力训练,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另外,家长也要多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尽管进入了青年阶段,但也不能忽视与孩子之间的心理交流,尤其是在子女情绪低落时,要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耐心进行疏导和交流,也要注重培育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之养成平和、乐观的心态,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时,能够以开朗、积极的方式来应对。

三、结语

青年阶段是个体心理压力的高发阶段,其原因多种多样,当前,我国青年心理援助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在下一阶段,还需要持续发力,使青年心理援助体系朝着内涵式的方向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勇于进取、实事求是的原则,怀着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心态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英华. "Z世代"青年心理透视:语言亚文化的视角[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3,76(3):83-91.

[2]朱美燕. 佛系青年心理透视及其引导策略[J]. 中国青年研究,2018(6):86-90.

[3]田荣. 高校留守青年心理问题研究[J]. 文教资料,2015(9):122-123.

[4]胡瑞坤. 青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2016(16):140-140.

作者简介:陈慧中(1984-),女,安徽省蚌埠人,安徽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校企合作培育项目——公司员工心理援助体系构建,ak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