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兴市村级建档工作的调研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2
/ 2

关于泰兴市村级建档工作的调研报告

马薇薇

泰兴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江苏省泰兴市  2254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动《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泰兴市村级建档工作抓实见效,同时,旨在破解村级档案规范管理的难题热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保障。泰兴市确立了2023年底全市村(居)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率100%的目标任务。2022年年底,泰兴市党史方志办组成调研小组,通过深入镇、村,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询问等方式,就泰兴市村级建档工作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从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与亮点,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357个行政村(居)“六有”标准建档率超过90%。创建了星级档案室的村(居)共156个,占比43.7%,其中2020年创成三星级5个,二星级17个;2021年创成三星级2个,二星级72个;2022年创成三星级15个,二星级43个。总体看来,全市大多数乡镇(街道)较为重视档案工作,档案意识普遍增强,档案硬件设施得到完善,档案业务建设逐步规范。

1.村级建档推进有力,成效显著。围绕村级建档率100%的目标,全市形成了乡镇(街道)、村(居)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大部分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档案员,有效推动村级建档工作持续健康开展。济川街道、宣堡镇、虹桥镇、河失镇、元竹镇等专门制定村级建档考核文件,将村级建档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实施、同考核,定期组织对下辖村(居)的档案检查,真正把村级建档工作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

2.村级建档投入加大,条件改善。大多数乡镇(街道)加大了村级档案经费投入,配备了标准的档案装具,设立了独立的档案室或增加档案用房面积,档案室基本达到“八防”要求,为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另外,不少村(居)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整理档案工作。

3.村级建档水平提高,质量提升。全市村级档案收集的门类日趋丰富,整理质量提升显著。照片、实物(荣誉)档案的整理质量与往年相比有较大提升。虹桥镇、宣堡镇、河失镇等要求所辖村(居)按照档案室星级创建的标准,续写各类汇编,完善全宗卷和档案管理各类台账资料,进一步规范村级档案管理,建档水平不断提高。

二、特色与亮点

1.村级档为建设红色场馆、特色村史馆提供丰富素材。如:宣堡镇梅埝村的宣泰战斗陈列馆、“中国美丽乡村”黄桥镇祁巷村的村史馆、元竹鼓儿书起源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元竹镇蒋堡村的农耕文化馆等,现均已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基因和传播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阵地。殊不知在这些场馆成立之初,镇、村干部就是通过到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主搜集、挖掘本村的历史档案,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档案,从而为特色场馆的建立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支撑,同时也为扩大本村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村级档在编史修志、修编家谱族谱、非遗口述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泰兴市党史方志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完成了《虹桥镇志》《滨江镇志》《西桥村志》《桑木村志》《郭寨村志》等名镇名村志编纂工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而编修一部高质量的镇志、村志是离不开档案史料的,在编史修志的过程中,由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就必须要查考大量的档案资源。另外,村级档案的建立和完善也为编修家谱族谱、非遗口述史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参阅、佐证资料。

3.村级档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查考方面发挥作用明显。大多数乡镇(街道)在新农村建设领域中与民生联系紧密的土地承包、社保、惠农等文件资料收集较为齐全且归档及时,为农户化解矛盾、保障权益提供了重要依据材料。如分界镇滕兴村在处理一起村干部退休认定身份性质的矛盾纠纷中,档案室提供了几十年前村委会选举的原始凭证,确定其村干部的身份,有效化解了纠纷。还有不少村民纠纷是因房屋界址而引发,此时就只能借助村里提供的原始土地丈量数据来进行最终认定。由此可见,村级建档工作在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维护村民切身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退休老档案员发挥余热助力村级建档工作稳步推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不少乡镇(新街镇、虹桥镇等)对村级建档工作一直在积极推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留用退休老档案员“老带新”,“手把手”教学,在村级建档工作中继续发挥余热。虽已年事已高,但他们却始终心系兰台、倾心档案,为所在乡镇(街道)的村级建档工作默默奉献,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存在的问题

1.村级建档责任意识不强。个别乡镇、村(居)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依法治档意识和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认为档案工作与经济效益不挂钩,投入大,见效慢,档

案工作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对档案工作没有提供应有的基础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建档工作的全市推进速度。

2.村级建档业务不够扎实。少数村(居)反映村(居)务管理、村(居)民自治等的材料收集不够齐全,照片、实物(荣誉)等门类档案归档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收集习惯,规范整理。部分乡镇下辖村(居)对档案整理的环节和细节把握不到位,导致文件材料归档整体质量不高,价值分类、档号编写、档案盒填写、目录编制均存在严重偏差。绝大多数村(居)还没有实现基本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水平较低。部分村(居)还没有将村级建档工作与服务民生、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用足、用好、用活村级档案的水平和能力较为欠缺。

3.村级档案人员队伍不稳。部分村(居)档案人员存在更换频繁,兼职过多,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等现象,档案人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导致档案的收集归档不及时,档案管理工作涣散,档案资料不能提供有效、及时的利用,严重制约了村级档案的服务功能的发挥。

四、对策及建议

1.深化村级建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泰兴市档案局(馆)利用每年档案业务培训会、6·9国际档案日、年度档案工作检查的契机,将村级建档工作作为重要事项予以推进,通报全市村级建档工作现状,强调村级建档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重申《乡镇档案工作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从而深化各乡镇对村级建档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担负起对村(居)档案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作用,根据工作目标,倒排工作进度,层层压实责任,将村级建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真正将档案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落实到村级建档工作的全过程。

2.加大村级建档业务指导力度。泰兴市档案馆今后将在全市面上开展档案业务培训班的同时,继续加大点对点到各乡镇举办村级建档培训班的力度。在深化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为提高培训效果,使档案人员对档案整理有更直观的印象,档案馆业务指导人员携带档案装具深入行政村进行实践操作指导,对镇、村档案人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教学,提供业务指导保障。从档案室的规划、规章制度的建立到重点收集范围的划定、整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档案交接手续的办理等每一个环节都服务到位、指导到位,为村级培养合格的档案人员。

3.加强村级建档工作的督促检查。为及时掌握村级建档进度,随时帮助解决各镇村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泰兴市档案馆专门建立工作群,经常性发布村级建档情况统计,上传典型村的工作经验。对档案科室人员进行分工,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沟通结合现场督导及时了解、督促分工范围内乡镇(街道)村级建档工作。

4.建立长效机制选树优秀典型。各乡镇(街道)、村(居)要继续在组织领导、业务培训、经费投入、人员配置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形成档案管理长效机制,保护、巩固村级建档成果,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形成常抓不懈的管理机制。在近几年的村级建档工作中,涌现出了不少村级建档工作推进得力、成绩突出的乡镇(街道),在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档案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达到了规范化认定标准,在全市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如宣堡镇、河失镇、虹桥镇、济川街道等。

20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