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段程博

身份证号码:150203199106300612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发展速度逐步加速,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受农业气象灾害妨碍,农业生产活动发展受到阻碍,农业现代化建设难以全面加强。为有效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效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效果,在农业种植活动中,要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落实相应的研究工作,确保农业生产活动得以高效、稳定地进行。基于此,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引言

借助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研究,能够有效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种植活动的效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种植活动开展过程中,借助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相关工作,能够有效应对干旱、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实际农业生产活动中,借助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等相关工作,确保农业生产计划高效稳定实施,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整体效果。同时,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证农业生产实践高效稳定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遭受的经济损失和风险。

一、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气象灾害

1、干旱

农业生产中的干旱是指降水量长期偏少,空气中含水量急剧下降,土壤严重干燥缺水的现象。这种异常干旱的天气造成农作物严重缺水,妨碍农作物播种和正常生长发育,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造成农业减产。在我们国家,干旱是最严重、分布最广的气象灾害,具有普遍性、区域性、季节性的特点。东北、西北地区受干旱因素广泛,干旱发生频率也很高。长期干旱还会造成河流干涸,人畜无饮水,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洪水

洪水是指因暴雨、暴雨或连续降雨,降雨过于集中,造成大量地表径流,淹没大片土地、城市和农田而引发的气象灾害。洪水会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从而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此外,各种生物群落的结构也因洪水而发生改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村庄洪水泛滥,从而致使大量动植物尸体腐烂,蚊蝇孳生,害虫聚集,加剧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国家洪涝灾害的发生具备相似性、普遍性、区域性、破坏性和防御性等特点。

3、台风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在气象学中,持续风速为12-13级(即32.7-41.4m/s)的热带气旋中心称为台风。台风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灾害主要体现在大风和暴雨两个方面,对幼苗组织造成直接的机械冲击,破坏力极大。我们国家台风的发生具备季节性、登陆地点不确定、旋转性、危害性、灾害性天气、不可抗拒性等特点。

4、冰雹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发的严重气象灾害。冰雹来临时,大多数情况离不开大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冰雹对农作物的破坏性极大,能够在短时间内毁掉农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冰雹的发生具备局域性、持续时间短、受地形因素大、年际变化大、发生区域广等特点。

二、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气象部门要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借助多种途径、渠道了解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防灾措施。当气象灾害发生时,群众也能及时做出反应,抵御灾害,从而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气象部门要加速农村农业专项气象预警网络系统建设,对农业相关天气进行预警预报,让设施农业生产者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建设气象灾害应急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气象部门要借助抖音、公交站台、农村广播等新平台,宣传气象预警信息,让群众快速获取气象灾害信息。气象部门不仅要重视气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还要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生产者的气象灾害意识,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2、构建联合防灾减灾机制

由此可见,对于当前灾害性天气多发的情况,气象、农业等相关单位要积极加大合作力度,共同做好灾害性天气的决策指导工作,重点关注冷空气、雪灾、强风等灾害性天气。大风、强降水、洪水等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继续做好政府主要领导重大天气过程点对点报告工作,推动进一步提升县乡气象防灾减灾水平。要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实行多方合作,共同防范和应对灾害性天气。进一步完善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完善预案中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指挥机制和工作流程,为设施农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配合天气情况,进一步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实施,气象局要不断提高灾害意识和防御技能。当出现干旱、冰雹等天气时,能够结合当前天气情况,及时动用物资储备,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从而减少灾害和灾害的发生。

3、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为更好开展救灾物资储存工作,各地构建了各级救灾物资储存仓库,为应急救援工作予以了大量物资保障。但传统仓库管理系统在物料查询、盘点时存在诸多问题:只能查询,不能盘点,难以做到数据共享;缺乏信息服务平台,无法做到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有效控制物资的调拨和分配。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救灾物资管理系统,借助构建数据库,促进达成数据共享、物资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在这一现有的基础上,促进达成了救灾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升级,促进达成了救灾物资调拨和发放信息的及时反馈,保障了救灾物资的快速调拨和发放,救灾效率进一步进一步提升。

结语

防灾减灾能力直接紧密关联到一个地区能否构建全方位、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做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均衡发展。防灾减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操之过急。这就应当需要各级政府出于对人民利益负责的态度提前做好准备。要真正把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列为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1]贾颜碧, 高宏伟. 忻州市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4):2.

[2]刘新强.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的措施探讨[J]. 新农民, 2020(9):1.

[3]林添水, 韦英英, 李锦梁,等. 安溪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J]. 广东蚕业, 2022, 56(1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