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施工阶段防渗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3

蓄水池施工阶段防渗控制措施

宗泽梁

金昌市水电工程局 ,甘肃 金昌 737200

摘要:本文针对蓄水池施工阶段的施工要求进行了阐述,对影响蓄水池防渗的因素进行分析,对蓄水池施工阶段防渗控制提出了措施建议。从设计阶段的防渗控制到原材料、施工工艺和外加剂的合理选择到个别部位的着重处理最后到运营阶段的防渗控制,希望能够为蓄水池施工阶段的防渗控制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蓄水池;施工工艺;防渗控制

1、蓄水池防渗施工要求

1.1加固处理地基

蓄水池应当具备较强的严密性,为避免渗水情况的发生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对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来提升蓄水池的整体防渗性能,也能够为后期工程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1.2强化混凝土抗渗性能

蓄水池施工前需要进行混凝土的试配,确保混凝土密实性的配合比和黏合性能够满足施工需求。也可以通过涂抹防水砂浆在混凝土的表层来达到抗渗的效果,这样的抗渗方法能够避免混凝土因为水压的影响出现渗水点的情况,有效提升抗渗的水平。通过涂抹防水砂浆层在蓄水池结构的表面也能够起到防渗的作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内部形成防渗层,避免水分渗透到蓄水池结构的内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水砂浆层的涂抹顺序,通常为墙面开始、然后地面、最后外墙。墙面与地面交接的位置需要涂抹成圆弧的形状,涂抹前需要对墙面进行清理,在表层涂抹胶粘剂。如果涂抹后的防水砂浆出现泛白的现象则需要补涂,对厚度进行有效控制,压实后进行搓毛的处理之后在进行第三层砂浆的涂抹。涂抹结束后进行表面的压光处理,每隔6h进行养护浇水一次。

1.3科学选择防渗墙

(1)混凝土型防渗墙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当中,具有显著的防身效果。混凝土类防渗墙的与历是采用成槽设备在地基中进行成槽,通过泥浆对护臂进行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塌孔的情况发生,孔中泥浆替代混凝土形成最终的防渗墙,这种防渗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水泥搅拌桩型防渗墙

工程施工时遇到软弱地基需要进行加固,加固采用的技术主要为深层水泥搅拌桩的防渗技术。这种防渗技术的原理是强制搅拌,通过水泥浆液和原土搅拌来加固墙体,这种技术适合应用在密度较低的涂层当中,尤其是淤泥、粉质等涂层效果更好,也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3)高压喷射灌浆型防渗墙

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能够在水头低的水坝地基上使用,也可以在松散的土层上使用。通过连续性的施工能够有效降低单块模板出现偏差的情况。

2、影响防渗质量的因素分析

2.1设计方案原因

蓄水池结构较为复杂,混凝土中包含较多原材料,设计过程中如果内部结构存在不同尺寸的孔隙就会出现渗漏的情况。许多工程项目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温度变形差、自然灾害以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导致结构出现缝隙,造成水体渗透。工程项目的地下室在底盘设计方面并未考虑到防水层或者内防水的情况,只在围护墙结构设定了防水层,这样就会造成防水层交圈不严密的情况,也会出现漏水情况。

2.2原材料原因

(1)防水混凝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型号过低、石料粒度未达到规定要求、到期结团、粉含量太大、外加剂质量不达标等。

(2)软性的额外防水层材料选择不合理、防水卷材薄厚不符合施工要求、涂膜防水层采用水乳型涂料、为采用配套的胶粘剂等。

(3)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水胶比不合理,减温状态下极容易出现温度差的收拢,造成缝隙的出现。现阶段许多地下室结构采用高强度防渗透混凝土,水泥用量与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大也会导致结构干缩出现缝隙。

(4)施工中使用劣质材料也会导致渗漏情况发生。

2.3工程施工原因

(1)蓄水池的地基并未进行加固处理造成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导致结构的防水层裂开毁坏。

(2)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砂浆配合比和水灰比不符合要求、振捣力度不足、保养不到位、有孔眼和蜂窝等问题等。

(3)软性防水层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底层为能够达到标准就开展后续施工、拐角处没有进行提升、穿墙埋件管道和建筑的变形缝隙没有得到重视、防水卷材和钢筋的搭接不牢固等。

(4)涂膜防水层的施工方法不科学,主体结构一旦出现沉降就会导致涂膜防水层开裂,进而出现漏水的情况。

(5)回填物中包含碎石子、废弃物等、回填物未压实、地下式结构周边有汇水区等。

3、蓄水池施工阶段防渗控制措施

3.1设计阶段防渗控制

蓄水池的施工技术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在桩基施工后的28d凿除桩顶设计标高为0.5m的浮浆。分层换填桩浆土到桩顶设计的标高,处理结束后进行试验,对桩基的静载和桩体的大小应变进行着重试验,由第三方单位进行检测和综合评定后确保施工满足设计要求。桩基应当配合复合地基来增强蓄水池的防渗功能和稳定性,避免蓄水池在满水的状态下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情况,进而导致渗漏的出现。蓄水池的结构设计主要为半地下的钢筋混凝土薄壳型结构,对周边进行回填和压实,通过周边土的约束来提升蓄水池的稳定性。需要对壁板进行有效设计来提升蓄水池的抗渗性能,对蓄水池进行配筋,提升池壁的强度。结合蓄水池自身特点,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预应力钢筋的预埋质量,蓄水池的容量通常较大,混凝土增强强度之后需要进行满水试验,确保合格后才能够进行预应力的张拉施工。通过封锚灌浆来提升蓄水池的防渗水性能和抗裂性。蓄水池在设计时应当进行现场的硅酸盐水泥混合料拌制,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蓄水池的抗冻性能和抗裂性能。设计过程中在确保蓄水池美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整体的质量,外表面应当采用保温层和装饰面进行有效的保护,可以延长蓄水池的应用年限。

3.2合理选用原材料和外加剂

3.2.1施工时注意材料配比

蓄水池施工前需要确保施工材料及材料的配比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原材料配比需要考虑到其大小和功能性。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要求,根据施工需求选择施工原材料和混凝土配比,确保混凝土的防渗功能,加大含泥量的控制力度,对水灰比进行有效控制。提前预备粉煤灰混合料,提升混凝土的防渗功能。

3.2.2正确使用外添加剂

施工过程中需要正确采用外加剂,结合设计要求进行外加剂的选择和应用。减税防裂剂的用量应当合理,减少水的用量,提升水泥浆的稠度。施工过程中要提前准备UEA膨化剂,遇水可以产生压应力,抵消混凝土因为干缩出现的拉应力,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采用引气剂和缓凝剂能够对混凝土的防渗性能进行改善,提升施工质量和蓄水池的防渗性能。

3.3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

3.3.1混凝土的振捣与浇筑

混凝土的质量能够对蓄水池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对原材料加强检验和监督,对浇筑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前期需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配比进行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的调配。浇筑过程中应当加强关注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时需要注意冷缝的出现。混凝土的蓄水池如果池壁高于2m则需要采用分担分层的浇筑工艺,对浇筑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错过初凝时间。浇筑结束后的12h内需要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通过覆盖棉布和浇水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当保持在7d以上,如果掺和缓凝剂则需要增加养护时间,最低不可少于14d。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养护,采用严密覆盖的形式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失水的状态,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养护。水池的池壁混凝土采用模板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当在7d以上。完成养护之后需要进行拆模,拆模的注意事项是温度,虽然经过养护之后混凝土的温度有明显下降,但与周围的温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温差,应当注意冷缝的情况发生,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质量。

3.3.2渗透膜的铺设

防渗透膜的施工方面,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设计方案剪裁防渗透膜,确保防渗透膜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提升铺设的精准度。施工时应当从底部开始逐渐铺设,铺设过程中应当对防渗透膜进行拉紧,确保防渗透膜处于平整的状态。相邻的防渗透膜应当处于错开的状态,这样能够有效预防预留的拉伸距离被超过,防渗透膜的拉伸不到位的情况。防渗透膜在实际铺设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焊缝的出现。防渗透膜相邻的接缝位置搭接总宽度应当控制在10cm以上,结合焊缝的方位来缩小倾斜度的平行面。防渗透膜铺设过程中如果存在褶皱问题可以在低温的状态下将其刮平。铺设结束后禁止车辆和行人踩踏,避免防渗透膜的质量受到影响。

3.4加强个别部位的处理

3.4.1施工缝处理

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蓄水池的实际尺寸差异来进行施工缝的设置,如果需要进行多次浇筑则需要对重点浇筑位置进行施工缝的设置。通常施工缝与底板的设置距离为500mm,如果蓄水池的施工缝设置会对防水造成影响,则可以对浇筑缝的表面进行凿除干净,去除松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之后确保表面干燥干净无积水。支模之前需要采用遇水膨胀的橡胶来进行止水,设置好支模,施工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对止水物品进行科学的放置,铺设水泥砂浆。振捣结束之后采取养护措施,确保浇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3.4.2预埋件和保护层处理

对预埋件和钢筋点进行焊接时需要对焊接的位置进行格外的注意,确保焊接位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升焊接部件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如果预埋件无法避免地需要从蓄水池底板进行穿透,则可以焊接止水环,将止水环与预埋件进行焊接,确保预埋件均焊接止水环,能够有效避免蓄水池出现渗漏的情况。同时,预埋件穿透的部位可以通过止水环堵塞来提升严密性,有效避免漏浆情况的出现。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对预埋件下方加以关注,采用快插慢拔的方法来提升混凝土的振捣质量。每次的插入振捣时间应当控制在20-30s左右,确保混凝土没有出现气泡和下沉的情况,这个期间振捣器应当插入到混凝土下层的10cm左右,这个距离能够确保上下层混凝土有效融合。插入的前后距离 应当控制在30-50cm左右,有效避免漏振的情况发生。采用科学合理的振捣工艺能够减少混凝土的蜂窝情况发生。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气候和天气的情况,结合天气预报来施工,尽量选择晴朗天气的条件进行焊接,能够有效确保焊接的整体质量。

4、运营阶段防渗控制措施

工程竣工验收之后交给运营管理单位进行使用,进入运营期之后应当设立完善的巡查制度对蓄水池进行定期的巡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蓄水池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制定相应的抢修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确保质量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控制。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投入,提升蓄水池的应用年限,确保用水安全,充分发挥蓄水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终上所述,蓄水池施工阶段的防渗控制方面应当加强施工作业的整体质量,这样才能够确保蓄水池的防渗性能可以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针对蓄水池施工阶段的防渗控制应当从设计阶段的防渗控制开始着手,对原材料、施工工艺和外加剂进行合理选择和控制,对个别部位加强防渗处理,在运营阶段也要加强防渗控制。通过以上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来提升蓄水池的整体防渗能力,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翔.蓄水池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J].2021.

[2]李智萍.现浇混凝土蓄水池防渗施工技术及实施策略研究[J].2021.

[3]马宏伟,闫花丹,王飞,等.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渗蓄水池:,CN214302127U[P].2021.

[4]先国强.复合土工膜在调蓄水池防渗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3):3.

[5]娄岩.浅析大体积调蓄水池池底防渗施工技术[J].陕西水利,2022(006):000.

[6]王学温.混凝土防裂在蓄水池施工中的措施[J].砖瓦世界,2021,000(010):45,47.

[7]蒲晓斌.浅谈复合土工膜在调蓄水池防渗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建设,2022,44(7):100-102.

[8]王秀红.浅谈大型封闭式薄壁结构调蓄水池混凝土施工技术[J].甘肃科技,2022,38(1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