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视域下医疗服务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互联网安全视域下医疗服务建设

王宏磊1,刘涛2,刘学2,陈晓2,赵德龙3,付轶4,邹德柱5

( 1. 辽宁医工谷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2.沈阳爱特科技有限公司

3沈阳嘉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重药(辽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

摘要: 作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新兴发展方向,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传统医疗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 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面临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深入、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足、数据管理水平薄弱、服务 保障体系覆盖不够全面等问题,通过政策引导落实,加大安全防护建设,推进信息共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等措施,推进互联网医疗 服务核心能力建设,为我国医疗健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服务;个人隐私;安全防护


 

1引言

当今世界,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迅猛发展、移动智能设备 的纵深应用,以及公众对健康、便捷医疗服务需求的急剧上升,互联 网医疗服务呈现出爆发式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工作,陆续出台了若干政策推动其发展,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便民惠民经验,创新服务新模式,加快开拓其在医 疗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然而, 伴随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蓬勃发展,各类安全风险也接踵而至,木马病毒、黑客侵入、假冒软件等违法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医疗数据泄露等事故频发,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0  年上半年网络安全态 势情况综述》显示:2020  年上半年网络安全事件中,医疗服务行业 高危漏洞数量与Web攻击事件占比最高,多家医疗服务机构网站遭 受到不同类型的攻击, 暴力破解达到单日 80万次高峰[1],攻击者可 轻易获取到医护人员、患者的敏感信息,如何提升“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数据安全能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面临风险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540  ),互联网+”行动列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  下,以“互联网+医疗”为核心服务内容的机构、平台应运而生,但因

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风险问题会成为其发展过 程中的掣肘。

第一,互联网医疗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有待加深。目前,国家、 地方或行业层面尚未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从业规范、服务范围、诊疗服务、监督管理相关标准体系,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互联网  平台之间的职责划分、收费标准、医疗纠纷认定等尚不明确,部分平  台在患者问诊、开具处方时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验证功能,无法确保  实名制问诊,行业规范性不高。再者,有关互联网医疗服务违法行为  的处罚机制尚不健全,针对医疗信息窃取行为并未建立严厉的惩罚机  制,法律威慑力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互联网医疗服  务市场的扩大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第二,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有待加强。互联网医疗 服务行业数据库建设多以局域网使用目的为主,存在弱口令的身份认证、网络安全防护架构不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推进慢等情况[2],传输信息时易出现因资料不完整、不准确等造成的漏诊或误诊等 问题, 导致互联网医疗平台安全防护性能差。其次,在安全保障、健 康医疗数据全过程管理方面,部分互联网医疗机构管理措施匮乏, 有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资产存在的安全隐患,这给患者个人信息泄露带来潜在风险,也给黑客提供了窃取数据的机会,


 


 

.


 

致数据泄露事件频发, 影响程度逐渐加剧。

第三,互联网医疗服务数据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  平台搭建过程中,需要第三方企业与监管单位、医院进行数据对接,  部分医疗机构缺少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在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意识不强,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不完善,存在重事件处置轻  常规管理的现象[3]。其次,部分互联网医疗机构数据备份机制不健全,且缺乏严格的隐私保护机制,存在违规收集个人隐私信息、无用户协  议和隐私政策行为,导致医疗服务平台存在较大的安全缺陷,一旦发  生信息泄露、丢失等事件,将会带来严重损失。

3应对措施

第一,加大政策引导落实,加快标准体系研究。互联网医疗行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第一要领还是要依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及行业标准的规范。首先,应对已有的政策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出台医疗数据 隐私安全保护配套政策文件,着力加强对互联网医疗机构的监管 效解决法律法规滞后、监管措施欠缺等问题。其次,明确行业标准规范,做好互联网医疗服务准入门槛把关,完善线上诊疗服务范围、信 息安全、资质认定等标准规范,明确职责划分,对互联网机构、驻入 医生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患者享受到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二,巩固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安全防护能力。目前,市场上并 没有明确的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应加大力度从网络平

台、医疗机构、智能设备等方面推动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定期清理和排查各类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 信息安全隐患,及时开展信息安全日常监测及预警工作,确保数据得 到安全存储与传输。同时,明确监管底线, 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工作,确保服务质量。

第三,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信 息安全保障机制,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三道防线, 建立多级别、多层次的信息安全风险监测和处置模式,形成全过程监 测、风险处置和应急处理等机制,最大限度上减少互联网医疗服务行 业的安全风险,有效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其次,在医疗卫生主管 部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第三方技术,构建统一的医疗信息 平台,加大投入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推进信息互联互通。

4结语

作为现代医疗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新应用, 互联网医疗服务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利用好互联网医疗,能够有效推动和创造更多优 势,因而它成了一项利国益民的重大政策。鉴于目前我国城乡各级公 共卫生信息化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建立完善规范、便捷、有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迫在眉睫,如何完善和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的个人隐私及生命安全,是当前亟 待予以正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政府、行业、机构等多个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监管力度、推进成果应用、提升防护水平,才能牢牢抓住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发展的潜能,为医疗行业发展 注入新鲜活力, 助推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