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社区中“医养结合”下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6
/ 2

探究城市社区中“医养结合”下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

卞根

32090119960116001X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持续加剧,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等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面对日趋严峻的养老压力,医养结合是当前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种养老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医养结合在探索路上取得了有效的成绩。医养型养老机构以需求为本,提供机构内老年人的医养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在整合医养资源、提供全过程服务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 城市社区中“医养结合”下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研究

一、“医养结合”

我国现阶段老龄化,“未富先老”。社会“老年病”常发、易发和突发性,加上车祸、失能、半失能的康复治疗和看护问题也困扰着千家万户。而现状却是--医疗团队和康复互相独立,疗养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养病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康复机构之间,既延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经济负担。医疗和康复的分离,也致使许多重病的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病人“押床”,使其他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养结合”孕育而生。

医养结合,关键是一个“合”字。医养结合,不仅仅是物理结合,还需要形成体制机制、参与力量、科技支持等多种合力。而医养结合的“医”的内涵不仅是医疗,还是大卫生、大健康的概念,重点是长期照护。医养结合的本质,是服务的结合。医养结合是在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养老机构的医疗支持,通过整合医养资源,创新老人医疗服务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医养结合并不是只有配建医院一种形式,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与周边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建立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比如,医院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保健等服务,建立康复病床、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等医疗绿色通道,确保患病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大型机构可以申请医疗资质,设置医生岗位,及时应对老人突发问题,中小型养老机构可以自办医务室,看护、照理老人健康。

二、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实现形式

(一)内设医疗机构

根据《2015年度上海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状况》,截至2015年底,全市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共有189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27.04%,其中104家养老机构有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占养老机构总数的14.88%。在调研中也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基本都设有医务室、保健站、护理站等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像西郊协和颐养院不仅内设医疗机构,还有作为分院的文杰护理院提供医护服务。

(二)设在社区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其医疗平台,开设或托管养老院,服务对象为护理级别较高老人,为其提供住院治疗和护理康复服务。在我们所调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如华泾和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开设有养老院或护理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三)与医疗机构合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支持平台,为养老机构住养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且与综合性医疗机构要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和转诊机制。调研也发现,没有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一般会与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综合性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像九亭镇敬老院会根据老人的护理级别申请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佘山敬老院特殊护理区,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医护服务。

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撑

(一)在内设医疗机构上

鼓励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护理院、门诊部、医务室和护理站等类型医疗机构,满足住养老人的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对于设置护理站、医务室的,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于设置护理院或者门诊部的,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二)在与医疗机构合作上

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同时宣布将快速、持续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计划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

(三)在设施布局规划上

2018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要求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由相关部门集体办公、并联审批,不能再让市场主体跑来跑去。 为鼓励医养结合,将部分养老机构中的床位逐步转化提升为带医疗功能的老年护理床位。

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策略

(一)积极协调多方合作,完善医养系统

养老机构可以与医疗机构签署合作项目,保证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共享。可以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健康保健室,体检观察区等,让老年人可以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区域。还可为老年人搭配营养食谱,用食疗的方法提升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二)倡导社会医养模式,整合医养资源

目前中国医养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可以以社区为综合平台,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来解决。该平台可主要面向那些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为老人提供日常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日常康复指导,家庭医生上门等服务,解决了床位空缺、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弥补人才短缺问题,积极开展培训

在各大医学类院校内开展医疗护理服务课程,注重人才培养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操作。并在政策上出台相关政策,努力留住从业人员,形成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

(四)健全护理保险体系,完善服务系统

在多数养老机构中,并不存在医保点,覆盖率太低,所提供的医保服务无法与老年人的医疗需求相匹配,使老年人无法承担入住养老机构无法用医保计算的情况,老年人的医疗成本增加。大多数老人会选择离开机构,不利于养老机构的发展。

(五)关注老人精神世界,提供人文关怀

建立完善医疗养老服务制度,可以推动老年化医疗市场,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整体社会保障水平。政府可以出钱提供社会服务,照顾到老年人,并加快构建以社区养老为初级模式的一种养老服务体系。弘扬社会孝文化,重视人文关怀,建设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的老年人就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五、结语

医养结合在字面上来看,我们更多的是去关注与医疗资源的结合而忽视了“养”的重要性,那么在“养”的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对疾病进行预先防控与实时监测,就能减少老人因病而频繁就医的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医养结合的最终目的。 要想实现医养结合,就必须立足长远,做好整体布局,根据建设内容做好总体规划,以医疗功能需求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布局合理。行心医养结合体平台是在云计算平台上建设一体化的医疗与养老信息管理应用软件系统,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提供软件和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曹侃.后疫情时代养老设施的智能化设计[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8):132-133.

[2]潘燕.心理需求视角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化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16):218-220.

[3]裘知,罗文婧,张涛,王竹.综合福利设施老幼复合发展动力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中建筑,2021,39(08):33-38.

[4]于芮,胡伊.蚌埠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6):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