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路径重构与再出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的路径重构与再出发

王坚

浙江省天台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产生的。旨在通过与城市的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学校间的有机结合和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做好城乡教师教学共用体建设的路径优化、升级与重构,可以从健全选拔交流机制,重构组织管理制度,完善考核体系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教师教学共同体    路径重构

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是城乡教师共同参与的、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内容,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情感关怀与智力支持的学习型组织,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许多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智力共享作用:

如部分教师缺乏群体意识,将教学共同体看作自身教学之外的事务,不愿主动参加教学共同体活动,面对教学问题也依赖于个体自身的解决,导致教学共同体失去创造力和生命力;一些教师由于行政干预参与其中,一旦行政力量撤离,马上回归正常教学,缺乏对共同体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一些共同体的交流主题随意性强,难以整合教师资源,导致互动情况不理想,教师积极性减退;部分共同体内,城市教师功利性强,忙于追求自己的“业绩”,在共同体内无心与乡村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更多的是敷衍塞责,消极应对;乡村教师个人主义严重,把参加共同体提高自身业绩,当作进入城市学校,逃离乡村生活的跳板,他们的参与,并未带动乡村学校教学质量质的改变。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县域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县教师进修学校,只有直面问题,优化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的路径构建,才能最大化地利用平台优势,推动农村学校教与学的创新和变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一、以凝心为前提,健全选拔交流机制

1、制定合理的选拔机制

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的构建,不是一群教师一起相互交往就可以形成的,而是要将这群人凝聚在一起,让他们的教学认识、教学情感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合理的选拔机制,除了保证共同体成员的层次水平外,也激励其他非共同体成员的教师们不断努力,以这个为“门槛”更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这大大减少了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组织随意性的现象。城市教师的选拔可以名优教师为主,农村教师的选拔以工作满三年的骨干教师为主,在充分尊重教师意愿的基础上,由学校上报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审核考查。

2、打造共同的愿景和主题

共同愿景是团队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制定出每个成员都认同的共同愿景,才能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让教师意识到只有每个人都乐于分享、有共同参与精神,才能在共同体中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组织者要有意识地通过团队破冰、成长计划分享等活动,引导成员加入其中,把“我”变成“我们”,共同分享彼此的教育智慧、喜怒哀乐,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增强教师们的公共参与精神。针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严重教育差距等问题,县教师进修学校要立足县域教育发展现状,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制订出相应的主题,如教育资源共享主题,和共同体成员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如围绕最新的教育热点,引领学员探讨交流;如围绕区域内农村教师的个性发展,制定相应的学习主题。

二、以创新为根本,重构组织管理制度

1、建立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管理委员会

许多教师教学共同体的活动开展更多地停留在纸面文件上,内部的协商合作流于形式。部分共同体的专家、引领者沉浸在领导者、权威者的角色中,在共同体中形成言论霸权,缺乏对其他新手型、经验匮乏型乡村教师的意见倾听,导致教师的个人潜能收到极大束缚,教师在疲惫、无望中走向散漫。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引进能激发教师活力的新的组织形式,将行政式的管理问题转换成学术性的教学管理问题,将由上而下的命令、执行换成自下而上的合作、分享,突出以教师为本的价值关怀;要简化层级管理,提高共同体运行的效率,为乡村教师快捷地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建立常规的成员议事制度,尊重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的意见,特别是新手型教师,要让他们的声音能够被倾听,让他们也可以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资源的分配中来,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管理成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价值实现热情,促进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的师资队伍建设。

2、探索骨干教师管理的新规律新方法

乡村骨干教师往往因为视野局限、缺乏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引导等原因,导致教学能力缺乏,个人成长缓慢。在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的建设中,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立足乡村骨干教师的现状,重新调整他们的角色定位,探索培训管理的新规律新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一是提前规划,通过训前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共同体内乡村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专业成长目标,并能围绕目标和规划去实施;二是分层管理,关注不同成长阶段的乡村骨干教师,进行高效地组织管理:入职初期教师层面(5年内)重点关注他们的教学基础知识建构,通过牵线搭桥,安排骨干教师引领,以帮助新手教师们梳理思路,明确研究的重难点,为新教师提供挖掘自身优势、向同伴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基本功;适应期教师层面(5—10年),帮助他们客观认识和分析自己,确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帮助他们制定学期成长计划,引导他们开展教学特色研究,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成熟期教师层面(10—15年),开展互动学习,帮助他们突破自我经验,理性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同时开展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点,最大化地共享县域内优质教师资源,从而全面带动区域内教师教学能力成长。

三、以成果为导向,完善考核体系

1、制定考核评价标准

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考核体系。完善的体系,才能协调和规范学校、教师间的利益关系,避免教学共同体陷入相互推诿、争功避责的现实困境。作为县教师进修学校,要制定城乡教师共同体建设考核评价标准,重点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等学校持续发展情况。将帮扶成效和提高本校办学水平成效作为学校发展性评估的重要内容。其次是考核教师的教学成效。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考核教师参与教学共同体的情况,对乡村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考核学生的学习改善情况,制定对应的考核标准。

2、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中,共同体成员是多元平等的主体。但也会由于个人的私心,出现占用权利多,应尽义务少的情况。因此,必须对共同体内教师建立监督约束机制,防止个别教师损害其他教师的正当利益。对缺勤、敷衍的老师进行惩罚,如批评、处分等,避免教师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要保障共同体成员的基本利益,倾听教师的呼声,从而让教师产生利他行为,与教学共同体的利益达成一致,让教学共同体走上专业化、规范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安富海.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7) :73.

[2]伊娟 马飞.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其建构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22(7) :86.

[3]刘少文.“教学共同体”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J].教学管理,2019(2) :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