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文主题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运用语文主题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董晓娟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基础性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据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言,语文主题阅读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主题阅读是学生丰富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写作能力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其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因此,本文将基于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浅谈运用语文主题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策略与方法

【正文】语文学科是一门长期攻坚课程,坚实的语文基础会为学生们的未来学习与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而将阅读与语文相结合,不仅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而且能够增长学生们的见识,拓宽视野。然而,在目前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效率低下,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脚步,小学语文阅读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此加以重视,采取更为有效的主题阅读指导方式与策略,更好地保证课内外阅读的质量与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对于课内外阅读的热爱程度,也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温儒敏教授提出了“海量阅读”,就是让孩子“连滚带爬”地读,甚至是“不求甚解”地读。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

语文主题阅读是学生丰富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写作能力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如何提高如何充分运用语文主题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家校相互携手,营造阅读氛围

1.指导小学生们进行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等各种机会,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提供便利条件,造出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2.我们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由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我们会根据单元主题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

3.建立家庭图书架。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们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二、推荐课外读物,拓展阅读范围

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课本就是个引子,我们要打破单一的语文学习模式,构建“1+1”或“1+X”课堂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独立人格。如果教师只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里的课文,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课文中去,学生的阅读面必然是有限的。我们要依托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文章、书目,以少代多,促进全班学生的主动阅读。

1.依托教材推荐文章、书目。

我们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文章、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接点,向外辐射。例如,学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后,阅读链接的是舒乙的《北京的春节》;学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链接的是《詹天佑》和《为科学而献身》;学完《学弈》后,阅读链接的是《纪昌学射》。

学完《少年闰土》后,推荐鲁迅的《故乡》一书,学生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刻,阅读积极性高涨;学完《触摸春天》,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课文时,让学生搜集一些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去读,或者阅读一些歌颂祖国的诗文。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本知识彻底掌握和理解,而且扩大了知识面,使主题阅读的素材和主题更加具体和广泛。

2.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

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到高年级,阅读能力及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开始推荐人物传记,小说,名著等。列出详细书目,让学生从中选择阅读。

三、重视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主题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问题的设计要层次分明,采用从扶到放的指导过程,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平时我主要采用五步阅读法:第一步,浏览全文,理清脉络;第二步,带着问题,深入理解;第三步,讨论交流,释疑解难;第四步,总结方法,迁移阅读;第五步,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

四、阅读分享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不在于读了多少书,重要的在于从中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因而,在指导学生们进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课内外阅读分享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展示出自己在课内外阅读过程中的个人看法和见解,分享自己的课内外阅读经验。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整理课内外阅读摘录,将自己喜欢的,感到有意义的片段摘录下来进行展评。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时,设置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活动,如小小班级辩论会、小小征文比赛、最喜欢的英雄人物介绍、我推荐的一本课外书等,引导学生们主动进行课内外阅读,从而提高他们对于课内外阅读的热爱程度。

五、亲子共同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是孩子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他们对于课内外阅读的重视度高不高,在家庭中喜不喜欢阅读,对小学生们都有着直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课题组成员利用家长会、微信群、家访等,向家长介绍语文主题阅读,倡导他们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中的一个话题,家长互相探讨家教读书经,帮助孩子养成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以提高课内外阅读指导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促进家长参与,我们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语文主题阅读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们在主题阅读中,获得思想熏陶,获得情感体验,获得知识体系的生成,他们不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张双龙.提升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3,42(08):25-27.

[2]王晓阳.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3(08):52.

[3]王军花.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生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3(2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