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改革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试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改革策略

李琴

武冈市洞庭学校 湖南 邵阳 422400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特别是小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变得尤为关键。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面向小说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文学素养,通过改革小说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改革;策略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主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培养,这使得现代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变得更为重要。根据最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分析,小说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中最常见的体裁之一。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小说阅读的考核方向也有所变化,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对小说阅读教学进行创新改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进行创新改良,例如通过多元化文本选择、跨学科教学融合、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任务等方式,提升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在阅读小说时,阅读者能否将自己代入到故事情节中去是衡量小说是否将人物、环境和情节描写到位的重要标准。同时,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解人物、环境和情节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关注文本结构和写作视角等方面。本文以统编版选修上册《复活(节选)》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根据小说要素促进代入

在小说中,人物的特点常常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达,而这些描写往往是理解难度较深的部分。相比之下,外貌描写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在《复活(节选)》中,作者用“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而且十分镇定”这段文字描述马斯洛娃的外貌、神态和动作,通过“皱着眉头”和“镇定”这类词语,展现了马斯洛娃对聂赫留多夫的厌恶情感,并为后续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这种通过细致描写人物外貌和动作来影射其心理状况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1]。因此,在阅读小说时,读者需要关注作者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细致品味和思考,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将环境描写与角色的遭遇、人物性格以及社会背景联系起来,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在《复活(节选)》这一课中,文章通过描写监狱环境的恶劣与美丽的马斯洛娃的对比,表达了对马斯洛娃遭遇的同情,并通过马斯洛娃的干净美丽与监狱的肮脏污浊形成鲜明对比,隐喻着当时俄国黑暗社会的境况。此外,聂赫留朵夫和马斯洛娃的再次重逢也揭示了命运的一种讽刺,贵族阶级的奢侈与底层人民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讽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并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之情,这种对环境描写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情节描写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剧情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发现更多的故事隐藏内涵,从而全方位地了解人物形象[2]。以《复活(节选)》为例,在细读全本小说后,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马斯洛娃的角色。一开始,学生可能简单地将马斯洛娃定位为“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的女子;然而,通过分析全本中聂赫留朵夫对马斯洛娃的抛弃以及结尾部分,学生可以发现尽管马斯洛娃与聂赫留朵夫重新爱上了彼此,但为了保全自己的爱人,她最终没有选择接受聂赫留朵夫的求婚。通过这一部分情节的补充,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复活》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变化,理解女主人公一开始对男主人公的厌恶是有原因的,并对这个角色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剧情分析教育,学生能够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善于挖掘小说中的细节和情节线索,从而对人物形象和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根据框架梳理情节脉络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提高文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高考中,对文本结构的要求也得到了强调。最直接的方式是仔细阅读小说,并注意故事的发展以及不同情节之间的联系,借助标注和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对情节脉络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阅读学者、评论家或其他读者对小说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对整体故事有更清晰的认识。当然,请教教师或其他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解读和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脉络。例如,在阅读《复活(节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序幕、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等要素来整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三)根据学情发掘小说主题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发掘《复活(节选)》的主题:首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小说中的情节和事件,并寻找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和事件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尝试从中找出可能的主题和思想。其次,带领学生研究小说中的角色,包括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角色的目标、动机以及他们的成长和变化过程,通过分析角色的发展揭示出小说中潜在的主题和价值观。接着,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使用的叙事手法、象征意象、隐喻和比喻等文学元素。之后,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去思考小说中所传达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的背景和意义。最后,启发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共鸣或普遍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对他们个人、社会和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它们是否与他们自身的经历和观点相契合。需要注意的是,发掘小说主题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索,并鼓励他们从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出发,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解读。

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主体地位

将情境教育与小说教学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对于那些内涵较为抽象或结构较为繁琐的作品来说,这一方法尤其有价值。通过引导学生以课文剧的形式演出《复活(节选)》中的角色,能够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并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内涵。在学生进行表演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线索,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此外,情境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说中隐喻内容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掘作品中的隐喻意义,并将其具体化。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对隐喻的解读能力。

三、健全评价体系,推动自主阅读

全面化和综合化的评分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小说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中小学教学中,采用评出读书学习标兵、展示读后感和撰写读书学习日志等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4]

展开来讲,通过评选读书学习标兵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班级中设置看书园地,并定期进行作品评论和分享,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平台;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学生都可以建立一个能力发展档案,记录学生在小说阅读能力上的进步,对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综合化的评价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同时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新课改的背景和要求,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考核目标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高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娜.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审美素养培养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33-35.

[2]刘栎杉.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

[3]赵庭汉. 深度学习理论视域下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调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

[4]李婷.深度学习理论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J].高考,2023(1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