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研究

李梦

陕西意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新时期背景之下,国家对林业资源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力推行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以便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发展方案时,应加大对地方林业资源特点的调研,制定适应性较强的规划方案,提高对地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从而加快各项工作成果的转化,以此不断推动地方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发展

前言

林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林业资源在过去曾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文章提出了包括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推进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积极进行退耕还林和人工造林、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以及加强育林和护林队伍建设等,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

1生态环保建设的客观要求

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是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态环保建设中,林业的作用不容忽视。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增强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护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的实践证明,恢复和保护天然林可以提高森林的生产力、生态价值和保护功能。首先,天然林对于土壤保护、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对于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天然林保护可以促进林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最后,天然林也是珍贵的生态资源,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开展生态旅游等多项活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因此,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对于生态环保建设的客观要求不容忽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发展林业经济基本思路

2.1加大林业资源调查

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之下,如想高质量发展林业经济,就需要充分利用地方林业资源,加大对地方林业资源的调查,以便为后期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第一,利用先进的3S(RS、GIS、GPS/GNSS)技术,对林木栽培面积、森林覆盖率、优势树种进行调查,方便后期调整林业资源种植结构。第二,利用3D打印技术、AI技术进行森林建模,依照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方案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2.2制订科学发展方案

依照前期所调研的相关数据信息制定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林业与自然资源的优势,选择一些能够适应地方生长环境的物种,以此延伸与发展出特色林业经济、创新型林业经济,提高方案的前瞻性,保证经济资源可以循环发展与利用。第二,先进性原则。无论是所使用的设备还是技术,都应该具备先进性,以此发展现代化林业经济,并探索出更加优质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2.3注重不同林木混栽

为能够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资源可以创造更多新经济增长点的目标,要以林业资源为主线,以科学栽培为抓手,合理提升林业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可以通过不同林木混栽的方式开展,一是将生态林木与经济速生林混合栽培,以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二是稳定生态林系统,结合多种林果类树木混合栽培,其能够将地方的林业种植与农业种植有机结合,携手共推地方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优化林业经济发展路径

3.1政府积极引导,夯实产业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林业经济产值实现了稳定增长,这与地方政府的扶持与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各地方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若想持续推动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地方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第一,在林下生态经济发展方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编制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方案,其中明确指出了当前的发展目标,实现了林产、林化、林下一体化控制,助力了乡村振兴工作发展。第二,在林业采集加工方面,达成了“山上种植,山下加工”规模化产业布局,木、竹材等加工业随之增长。第三,依托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产业扩面提质。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冰雪旅游、休闲度假、生态露营、山地运动、生态文化和自然教育等特色项目。加快建设国家森林步道,打造一批新兴生态旅游地品牌、特色生态旅游线路、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办好中国森林旅游节。

3.2加强宣传推广,扩大产业范围

2020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8.1万亿元,比较完备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地方农民认知不足、高素质劳动力紧缺、技术创新程度不够等问题。在未来为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持续推动地方林业经济资源的发展,则要充分抓住信息时代红利,通过新媒体技术、融媒体平台,不断提高林业经济产业与生态产业的推广力度。

3.3加大人才培养,加大资源保护

除此之外,为能够有效解决地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规划高素质技术型复合人才不足的问题,也要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当地的林业部门应与相关主管部门建立联合作业机制,并创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适时改进规划方案,并下到现场指导农户与技术人员作业。二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可以提高岗位的待遇,通过优化工作环境等形式,组建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规划的专业化团队,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工作。三是与地方对口高校进行合作,提供实习岗位,这样既能够让在校大学生获得实践的空间与平台,又能提高地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科研水平,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束语

长时间以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做好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促进林业经济运行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保护林业生态环境,需要有关方面结合实际情况,了解我国现行的政策和要求,从不同的方面采取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构建形成对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更有价值的现代化林业产业模式,在其中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就。

参考文献:

[1]杨雅馨.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林业发展路径探析:评《以林为生:中国乡村林业的现实与发展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04).

[2]蔡秀亭,吕洁华,王成齐.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08).

[3]张生鹏,李慧.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J].山西农经,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