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超等长课余训练对初中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干预效果的研究——以实心球训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超等长课余训练对初中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干预效果的研究——以实心球训练为例

郭秋玉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326

摘要:本研究以超等长训练对于初中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干预效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挖掘学生体质健康有效干预的策略。通过课余训练以后发现,超等长训练对于初中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有着明显的促进效果。

关键词:超等长训练;上肢力量;中学生

1.研究目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初中学生上肢力量薄弱,运用合理的训练方法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成为丞待解决的问题。等长收缩训练(Plyometric training),也被叫做是快速伸缩或是牵张缩短周期训练,[以下简称《超等长训练》]。在《运动训练学》中,超等长训练指的是发力肌肉先(较快速)做离心收缩(拉长),紧接着快速进行向心收缩(拉长)的力量训练。本研究以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使用超等长训练方法和传统训练方法对初中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发展的进行实验研究,并从中总结出上肢力量素质更好的训练方法,以期能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超等长训练对于初中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干预效果为研究对象,以东莞市A中学八年级年级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实验组30名,对照组30名展开实验。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借助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大中外数据库,以及体育教学相关书籍,在充分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与分析,为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2实验法

本研究将东莞市A中学八年级6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12周的课余训练实验,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本研究的结果。

3.3访谈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求,设计出专家访谈提纲,针对超等长训练方法及手段、评价指标等问题对专家进行详细询问。

3.4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测试所得数据进行收集、归纳、分析,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出每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研究的科学严谨做出保障。

4.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设计

(1)在实验开始之前,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两组所使用的训练手段不一样,但两组在训练中的负荷间歇等都相同。

(2)在课余训练实验开始前进行了两组学生的指标测试获得最原始数据。

4.1.1 具体实验方案

(1)实验时间和地点以及器材

实验时间:共计12周,每周3次,每次45分钟,练习内容、负荷强度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

实验地点:东莞市A中学体育馆

实验器材:实心球、体操垫、标志桶等。

测试器材:秒表、握力器、垫子等。

(2)实验控制

本实验在每周3次的课余时间进行,在每次训练和间歇之间都要对教练的练习进行客观评价,防止损伤的出现。

4.1.2 具体训练方案

(1)对照组训练方案

对照组使用传统练习方法进行,不参与其他训练计划,除此之外,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的其他训练安排完全一致,确保数据的严谨。

(2)实验组训练方案

实验组每周进行3次,采取超等长训练方式,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①上手投掷实心球训练

  1. 站立,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双膝微曲。
  2. 向头部后方举实力球,用最大力量将球向前方的墙壁投出。

②侧向投掷实心球训练

  1. 两脚平行站立,身体侧向投掷方向。
  2. 预摆,弯腰团身,屈膝降重心。
  3. 出手,右腿快速蹬地转体,挺胸、推臂、拨球,迅速将球推出。

③向后投掷实心球训练

1. 站立,双脚稍大于髋部宽度。

2. 双手持球,做出半蹲动作。用力伸展整个身体,从头上方向上、向后投球。

④实心球撞击训练

  1. 站立,双脚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曲。
  2. 将实力球举动到头部后方,用最大力量向下、向着地面投球。

⑤单臂高抛球训练

  1. 站立,双脚间距稍大于髋部宽度。
  2. 单手抓住实心球,做出半蹲动作。整个身体迅速伸展,向上抛出实心球。

⑥Plyometric俯卧撑训练

  1. 先摆出俯卧撑姿势。
  2. 放低身体,然后迅速推动身体上移,双手离地。
  3. 身体下落时双手触地,然后迅速放低身体,再次迅速推动身体上移。

4.1.3 实验测试指标

    在12周的课余训练实验结束以后,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测试指标进行测试,回收数据,以此来验证课余训练实验的效果。测试指标分别是:正反手的引体向上以及卧推测试三个指标。

4.2 实验前后上肢力量素质各指标对比分析

4.2.1 实验前后引体向上、卧推测试对比

表1 实验前后引体向上测试对比分析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前

实验后

T

P

实验前

实验后

T

P

引体向上

正手(个)

5.06±4.39

7.75±5.23

-8.154

0.0002

5.21±2.33

6.11.23

-3.8234

0.088

反手(个)

5.22.33

8.13.89

-5.114

0.0012

4.92.34

6.43.89

-3.842

0.246

表2 实验前后卧推最大力量测试对比分析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前(kg)

实验后(kg)

T

P

实验前(kg)

实验后(kg)

T

P

48.39±3.14

53.28±4.81

-3.414

0.0012

46.83±2.13

48.18±3.84

-1.543

0.931

由表1、表2数据可知,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相差不明显,说明该课余训练实验具备最基本的前提研究条件。通过12周的课余训练实验以后,对于数据代入T值检验之后可以发现,实验组在正手、反手引体向上、卧推最大力量测试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中P均小于0.05,说明该数据在统计学上具备显著性差异,这样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前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对照组在正手、反手引体向上、卧推最大力量测试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中P均大于0.05。证明该数据在统计学上不具备显著性差异,也说明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对照组的实验效果并不明显。

综上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正手与反手引体向上、卧推最大力量测试数据在通过统计分析之后可以得出,超等长训练对于促进初中学生的正手与反手引体向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5.结论与建议

通过12周的课余训练实验以后,通过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在正反手引体向上以及卧推测试数据上都有提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数据统计中,实验组的数据提升P值小于0.05具备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课余训练实验以后发现,超等长训练对于初中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有着明显的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程亚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速度灵敏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3]崔玉聪.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对提高大学生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4]郭昊.跳深训练对排球普修生专项弹跳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