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助推中职课堂走向深度教学——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信息化手段助推中职课堂走向深度教学——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文刚  蒋于凤

含山电子工程学校    238100  

摘要:信息化手段在当前时代下应当发挥出助力教学的重要作用。这是信息化教育趋势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中职教学尽显传统属性,内容上应用性未凸显,形式上信息化尚不足。如此种种,直接影响着中职课堂的教学走向。本文旨在通过阐明信息化手段在中职教育中的适用性,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就何以推动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切实建议。

关键词:中职数学;信息化;微课

引言:

微课作为一种典型的信息化、研究性的教学方式,与中职数学教学所要求的应用性基本一致。一则,微课制作的研究性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二则,微课本身的信息化色彩也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信息化手段在中职教育中的适用性

中职教育历来强调“专业性”技能的培养,而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群体的教学行为多呈现出单一、僵化的特点,显然不能符合新时代下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要求。故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和中职教育灵活性要求的共同作用下,信息化手段的适用即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必然趋势之一。而微课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手段,其适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知识传输,教学进程和表现形式仅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储备和教学技能,信息化手段形式多样、表现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多体现在课堂教学阶段。而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知识教习阶段,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用。信息化工具通过与既有教学方式的合并使用,必然能让传统教学模式焕发新的生机。其三,信息化手段本身即存在强烈的实用性和诱导性[1],教师群体除了可以将其深入课堂教学环节,还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等方式攫取大量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拓展。同时,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本身,更要向外求索,以生活实践、学生思维等切实丰富教学内容。而这一目标,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

二、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基于前述所提及的信息化手段的适用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何以推动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切实建议。

其一,教师群体应当发挥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显著作用。课堂教学是知识教习的主要环节,而微课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自然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基本效用。首先,有效的课前预习指导和学案设计均应立足微课的基本形式。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设计学案之初即应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微课形式的契合度。如考虑到中职数学的应用性,微课制作即应当从专业或者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因循守旧,大搞理论知识的堆叠。课前预习指导即意味着微课的形式和内容应当充分考虑到中职阶段的学生发展状况和中职数学的知识特点,典型如中职数学多是初中数学的延伸,故而微课内容应当以初中数学知识为基础,渐进式提升难度。再者,教师应当发挥微课的信息化作用,通过知识讲解和趣味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思维。譬如“函数”“三角函数”的性质及解法,教师即可通过文字、图片甚至动态形象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其内在逻辑。既往教学中,或立体几何或函数运算,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窘。教师群体即可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如任一物体的三维视图或者将正方体等物体进行透视,以便学生能更加明晰立体几何中物体的空间关系。这种形式,是传统教学模式下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和教具辅助所不能代替的。另外,微课背倚着广阔的互联网,其中可攫取的教学资源不可胜数。教师群体对于既定篇章和内容的教学思路、形式即可参考和借鉴其他教师的微课内容,以此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交流。

其二,教师群体还应当关注微课在课后阶段的辅助作用。从本质上看,微课围绕着教学内容(或主题)形成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梳理——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结合中职数学的应用性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还应当习得一定的思维能力(即问题解决能力)。微课首先从形式上符合这一要求,再者从内容上可以锚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重点,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如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等,均可为学生训练思维提供助益。另外,微课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在当前时代下更便宜于学生随时、随地就特定问题进行学习和修正。同时,对于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重点问题,学生亦可以重复观看学习而不必受制于其消极心理(由于害怕而不敢对难点问题重复发问等)。微课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方法的传递。教师群体应当从实践角度不断发掘微课在课后巩固和学生反思上的落实可能性。如在微课中设置习题,并将解题思路附于其上,以便学生进行自主检测[2]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化手段对中职数学教学的作用自不待言。本文旨在以“微课”为关注核心,通过微课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助等阶段的作用发挥为“教”与“学”提供信息化工具。前者要求教师从微课制作和学案设计入手。后者则要求教师从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切实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乔春燕.浅谈微课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23(04):30-31.

[2]许波.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学周刊,2023(21):57-59.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