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的规范化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的规范化路径研究

程亮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合同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规范化路径

一、当前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条款不完善

建筑工程包含的流程与涉及的领域众多,需要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将工程造价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而在我国当前的合同管理工作中,很多施工单位还在套用着过往项目的合同条款,一份合同从编制之初沿用至今。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各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兴起,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过往项目的合同条款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环境,为此很多合同管理方面的条款都较为老旧,不能贴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了项目纠纷风险。

2.业主方合同文本不全

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工作应依靠完善的合同文本,对建筑单位提供有效的约束与监督,而当前阶段下,很多合同使用时,业主方都更愿意将利益收益等偏向自己,强加本单位专有的条款,为此在签订合同时容易出现修改合同条款的情况,或是取消合同中规定的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导致合同本身出现片面性、显失公平性与笼统性,这种片面性的合同就会导致合同失去原有的管理效用,同时如果工作人员缺乏完善系统的法律知识及意识,就难以仔细辨别查验合同漏洞情况,为此就会对后续的施工过程造成影响,增加各项施工阶段中出现纠纷的可能性,从而增加工程造价超支的概率及各项施工风险。

3.合同存在非法借用

当前很多建筑单位在工程分配过程中,会选择通过外包的方式,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建设工作分配给其他企业,也有很多施工单位通过非法挂靠等手段,让其他施工人员参与到建设中,甚至是通过租赁证件的方式,伪造施工资质,很多不满足施工条件的单位都会通过这种手段来争取施工项目,这也导致社会中慢慢发展出非法产业链条,或是利用其他承包商签订超过限制的无效合同等情况,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同时我国当前的建筑合同监管体系较为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工程市场的各类乱象,工人难找,形形色色的人出现在施工现场,种种情况都会大幅度降低施工效率,也难以对施工各项阶段与流程开展有效的管理,容易出现成本报价失真、脱离市场价格、漫天要价、预算编制不标准等后果,大幅度提高了施工中出现纠纷的可能性。

4.条款缺乏公平性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而很多建筑单位都会因为利益因素驱动下,出现不规范施工的情况,如甲指乙供,甲指分包单位,虽然合同中约定了配合费的结算方式,但很难做到公平,在项目竣工结算中,发包方不提供分包合同或是提供分包合同也是量小价低,施工单位提供的数据发包方不采纳,形成两面难的问题,对建筑施工的质量及工期等造成影响。而一些参建单位在工程中还会面临业主方提出的一些较为苛刻的要求,各项要求在合同中落实时,难免会降低合同的规范性,不利于合同的标准化管理,同时也会降低合同条款的公平性,导致双方的利益出现不对等情况。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实践措施

1.合同管理流程设计与优化

1.1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

相关企业需要建立合同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范围,人员配置,权责关系等,同时还要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方能确保合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1.2明确流程的目标和职责

合同管理流程的设计目标应当清晰明确,要求对合同的签订、执行、变更等方面均有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并将合同管理流程涉及的各方职责和责任明确划分,方能确保各方工作衔接紧密,无遗漏或疏漏。

1.3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

在合同管理流程中,工程变更和索赔是常见的问题。要建立科学的变更、索赔审批制度,确保规范化合同管理流程的执行。在变更和索赔中,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并确保变更和索赔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方能保证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不受影响。

1.4合同管理流程优化和调整

在合同管理流程的实践中,发现管理流程存在某些问题时需要及时进行合同管理流程的优化与调整,以改善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此外,定期检查和优化流程也能确保规范化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注意的是,流程的优化和调整需要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不能太过刻板,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造成麻烦,这既不利于合同管理的规范化,也难以实现工程的成功。

2.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

基于实际情况,规范化的合同管理流程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后续风险和成本,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高效的合同管理和实时的数据分析与监测预警便是重要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2.1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建设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时,应该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建立起与合同管理流程相配套的信息系统,并包括数据输入、存储、分析和监测预警等功能。而在此期间,数据输入必须简单易用,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数据存储需要进行分类和索引,并保证数据安全性、精确性和保密性;对于数据分析和监测预警,系统应具备实时性和多指标分析能力,以支持合同管理的决策和执行。

2.2高效的合同管理

为了有效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建立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并将合同审核、签订、执行等各环节高度集成,方能实现高效的合同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而在此期间,合同管理需要具有标准化的工具和技术,以保证合同的质量和效率。

2.3实时的数据分析与监测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备全面监测合同执行情况功能,才能实现实时更新、反应准确的数据监测和分析,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依据。通过系统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管理团队可以及时发现风险和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测也可以持续地进行流程和效率优化,进而提高整体的合同管理质量。

3.合同管理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合同管理绩效评估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评估合同管理流程的执行效果,并为其持续改进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而规范化路径能够保证合同的有效实施和管理,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能够提高合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3.1合同管理流程效果评价

相关负责人需要建立合同管理流程效果评价机制,并对合同执行情况及其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包括合同发起和签订、履行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情况。基于此,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评估基础上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合同管理流程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此外,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有效提高合同管理质量和效率。

3.2人员素质提升

合同管理中的人员素质是保证合同执行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包括专业知识、沟通技巧和管理能力等在内的培训,可以切实提升人员素质,并提高合同管理效果和水平,有效推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3.3建立有效的效果监测机制

相关企业可以建立合同管理的评估机制、反馈机制和监测机制,对合同管理流程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在持续地优化管理流程的同时,保障合同管理的顺利运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可确保工程的经济性,以最小投资获得最大利益,降低经济纠纷,为此应积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合同管理模式、加强监督与执法力度、提高合同管理意识、加强合同管理人才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合同管理等,提高造价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具备较高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程菲菲.加强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2(02):73-74.

[2]肖文杰.司法判例视角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