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梁丹 杨员 钟明星 张欣 祝丹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邮编:10008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呼吸衰竭护理中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衰竭护理;应用效果

呼吸衰竭是指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与作用下,导致人体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目前诱发呼吸衰竭的因素包括气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那以及心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相关资料显示若对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常规护理模式多数情况下是遵照医嘱,并不能完全的顾及到患者个人感受,进而整体护理效果无法达到最佳状态[1-2];优质护理作为一项新型护理模式,通过该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深入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效果,本文将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0.2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62.31岁。资料比较后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均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可以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伴有长期的肾脏病史患者,或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伴有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伴有既往精神病史;无法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包括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做好饮食管理和病房管理,为患者提供基础性的护理。

观察组:该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如下:

1)健康教育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家属呼吸衰竭的治疗方式、护理方式,强化患者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患者家属正确认识该疾病的特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温柔的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内心情绪,共情并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3)呼吸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发展,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主要以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为主,通过这两种方式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节奏,并引导患者使用鼻子吸气,呼吸过程中尽量将嘴唇保持为缩唇状,予以一定的抵抗,指导患者缓慢呼气,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同时需要定期的为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然后评估患者口腔清洁度,决定清洁频率。告知患者如何正确的咳嗽,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则需要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予以患者氧疗,帮助患者排痰,或气压治疗等。

4)日常生活护理:监测患者各项指标,若患者出现异常则需要及时的报告医生,协助患者定期的检查更新衣物或床单被罩,确保患者个人卫生干净整洁,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

5)饮食护理:予以患者高蛋白食物,观察患者胃功能,避免患者出现误吸,确保患者营养均衡。

6)出院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如何做好自我护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密切观察个人情况,若出现不适则需要立即到院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将用SF生活质量评估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佳,用焦虑、抑郁自测量表进行评估。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x100%.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呼吸困难、缺氧、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人数呈现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用t与卡方分别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对照组

30

85.354.26

52.763.98

51.762.67

观察组

30

95.745.77

30.252.68

32.851.38

t

6.525

11.653

5.873

p

0.0000

0.0000

0.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较为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30

12(40)

11(36.66)

7(23.33)

76.66

观察组

30

16(53.33)

13(43.33)

1(3.33)

96.96

X2

6.264

P

0.033

2.3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呼吸困难

缺氧

肺动脉高压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30

2(6.66)

1(3.33)

1(3.33)

13.32

观察组

30

1(3.33)

1(3.33)

0(0.00)

6.66

X2

4.631

P

0.017

  1. 讨论

呼吸衰竭主要是和呼吸道组织、肺组织病变有关,临床上患者会呈现不同的症状,故而也将呼吸道衰竭划分为I型、II型两种病症,又根据呼吸道衰竭的严重程度将其划分为慢性与急性呼吸道衰竭,但无论是哪一种的呼吸衰竭都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3],最终导致患者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等,轻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出现窒息。代欣[4]在研究中明确指出,对患者予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呼吸衰竭护理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更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护理过程中会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特点、病情发展以及日常护理措施有初步了解,而后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服务,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最后予以对应的呼吸道护理,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后,该组患者无论生活质量评分还是焦虑、抑郁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优质护理模式更重视细节护理,对患者加以呼吸道护理以及相应的训练,可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在呼吸衰竭护理中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廖菊芬,冯金花.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06):941-943.

[2]圣陈.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2):178-181.

[3]张春玲,杨春萌.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6):154-156.

[4]代欣.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10+12.

[5]易萍萍.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