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在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在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梁丹

单位:广元市中医医院

邮编:62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在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将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上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者VAS评分、ROM评分呈良好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中,康复护理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上肢骨折;效果

上肢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主要由外力导致,如摔倒、撞击等,局部疼痛是典型症状,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效果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往往难以达到理想化,故辅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其预后。本文主要就康复护理干预在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9例、11例,年龄区间为22-56岁,平均年龄为(33.51±10.05)岁;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0例、10例,年龄区间为23-58岁,平均年龄为(35.75±9.87)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医学委员会批准。将患者的年龄等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上肢骨折诊断标准;资料齐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骨折类型;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合并内科疾病;精神疾病史;意识障碍;认知、交流功能障碍;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为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等。观察组则是以对照组为前提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健康宣教。术后护理人员需合理的展开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等选择宣教方法,包括一对一讲解、视频播放等,内容涉及康复护理流程、技巧、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术后疼痛原因等,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就需积极与患者展开交流沟通,留意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明确其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疏导。在此过程中,需合理运用沟通技巧,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与理解,举例既往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即适当的抬高患肢,有利于促进患侧肢静脉回流的改善,且在预防肢体肿胀等并发症方面也起着积极的意义。(4)疼痛护理:为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对于疼痛较轻者可采取物理镇痛,如转移患者注意力等,而疼痛难耐者可严格遵医嘱应用药物镇痛,用药后留意患者有无相关不良反应,旨在促进患者舒适度的提高。(5)康复锻炼: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康复锻炼计划,以确保患肢固定效果为前提,引导患者做一些适当的锻炼,如抓握、手指屈伸等,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同时,待病情允许后,就可鼓励其展开做小幅度的旋转运动,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如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需立即停止。在此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患者患肢疼痛、肿胀情况及疲劳感,从而合理的调整锻炼计划,旨在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6)饮食护理:合理指导患者的饮食计划,嘱患者多摄入一些钙、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多喝水,适当补充益生菌,在满足机体所需营养的同时,也有利于预防便秘等并发症。另外,也需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严格控制刺激性较强食物的摄入,如辛辣、生冷等,及时戒烟酒,以为康复效果提供保障。(7)出院指导及随访:出院前为患者讲解院外需注意的一些事项,明确复诊时间,强调严格遵医嘱的重要性。同时,还需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展开随访,动态了解患者院外患肢恢复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线上指导服务,确保患者在院外也能得到优质、专业的护理干预[1-2]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展开不同护理干预后,根据VAS评分法合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分数越低提示疼痛越轻,并基于ROM量表的前提下完成关节活动度的评估,分数越高提示活动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数据的处理由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则分别由t、χ2完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VAS评分

将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恢复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得以明显缓解,VAS评分较低,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

组别

n

术后1天

术后3天

观察组

30

4.12±0.47

2.29±0.31

对照组

30

5.34±0.52

4.23±0.27

2.2ROM评分

观察组在四肢骨折术后恢复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关节活动度的提高,以ROM评分较高为体现,相比之下对照组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ROM评分对比

组别

n

肩关节屈伸

范围

外展评分

肘关节屈曲

评分

腕关节掌区

评分

观察组

30

91.33±8.45

55.31±6.12

82.14±9.65

45.36±5.26

对照组

30

75.36±9.36

48.62±5.18

54.36±9.15

29.32±6.31

3、讨论

上肢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局部肢体活动会明显受限,生活质量较差,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这与其肢体功能逐渐退化等有关。手术是治疗上肢骨折的常见方法,但患者往往会产生应激反应,加之手术创口等因素的影响,想要促进术后恢复效果的提高,就需重视护理干预的落实。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合理性,效果往往欠佳,而康复护理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护理模式,全程观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一系列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

综上,在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中,康复护理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兰.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J].东方药膳,2020(21):238.

[2]李玉娣.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7):101,104.

[3]李薇璐.健康教育干预在上肢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