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制度下高校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内控制度下高校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措施

李丽泉

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邮编650106

摘要:高校在内控制度下持续深化内控制度建设,明确财务岗位分工及责任,建立岗位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相互辅助机制,提升高校内部控制水平,切实解决了高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关键核心问题。然而在内控制度长期实施过程中,受到高校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的影响,高校财务报销呈现出了多种问题,影响到高校资金使用安全。因此,本文基于内控制度视角,深挖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以制定有效的规范措施,推动高校财务报销工作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内控制度;高校财务报销;财务工作

高校财务报销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销工作管控着财务支出,涉及到大量资金的给付,对于财务报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内控制度下,高校财务报销呈现出了人力薄弱、报销工作效率不高、报销主体间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对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高校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报销体系,堵塞高校财务报销管理漏洞,规避报销风险,提高财务报销的合规性、合法性。

1.内控制度视角下高校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

1.1财务报销业务量大,财务人力基础薄弱

高校在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中,业务活动逐渐增多,致使财务报销业务量的增加,如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教科研活动等,均要有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及财务报销工作的跟进。高校属于公共教育事业范畴,人事管理同时采用了聘用制、事业编制,但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部分高校财务人员流动频率增加,甚至是出现了新老交替断层现象,形成了财务人力基础薄弱问题。并且高校财务人员在做好财务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负责着咨询业务,定期接受内部审计、上级主管部门检查,以及参加各种培训活动等,进一步增加了财务人员工作压力,再加上财务报销核算、审核等业务量大,消耗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影响到财务工作整体的效率,且增加财务报销单填制、单据审核、费用核算等工作出错的风险。

1.2财务报销环节多,报销工作效率不高

财务报销工作关系到费用的给付,有时给付的资金额度大,高校为了保证财务报销的安全,建立了严格的财务内控制度,报销的流程多,涉及到报销人、经办人、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等。高校财务报销主要包括了两类经费,一类是部门经费,在报销额度未超过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报销只需要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另一类是科研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审批。如果超过报销额度,还需要更高层级领导的签字确认。高校常用的报销流程如下,报销项目在高校经费预算范围内,报销人员先领取与填写报销单,按照财务要求粘贴好报销凭证,然后交给经办人、负责人或上级领导签字,提交给财务人员进行审核,审核人签字确认后,报销人至财务部门出纳处签名领取费用。如果未通过审核,审核人退回报销单,报销人重新整理,整个财务报销的流程长,报销手续繁杂,报销工作效率不高,需要通过内控制度的完善建设与严格落实,简化流程以提高报销流程效率。

1.3报销信息交互存在壁垒,报销主体间信息不对称

高校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行政管理层级多,如校董事会、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各个学院与部门等,各个单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壁垒,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各单元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高校财务报销根据报销类别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报销制度,如差旅费、公务接待费、科研经费等,均有着相应的报销管理办法与规定。以及在会计新政策、新规定出台后,会改变高校原有的财务报销流程与要求,报销人员需根据新的要求履行报销程序,如果报销人未能及时获取报销变动的信息,多次重复报销操作,增加了报销人员负面情绪。再者,高校财务处属于一个综合部门,一般下设综合管理科、预算管理科、会计核算科、资金结算科,各科室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存在着业务关联,相互之间业务往来密切,但科室之间存在着部门壁垒,缺少直接有效的信息交互渠道,沟通交流不到位,易形成工作衔接上的偏差。报销人员之间及其与财务人员之间信息交互不畅,比如,报销人为高校教师,其日常工作繁忙,安排学生前去报销,财务人员发现报销单据不够完整或是信息不准确,直接拒绝签字确认,并告知学生退回的原因,学生对于财务报销不是十分了解,转述出现错误,导致该笔报销业务的延后。

2.基于内控制度视角规范高校财务报销的措施

2.1多举措完善队伍建设,筑牢财务报销人力基础

基于高校财务报销财务人力基础薄弱问题,需要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为财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调整优化财务队伍素质能力结构,提高财务报销工作效率,具体规范措施如下,一是高校根据财务报销业务量,配备财务岗位及财务人员,人事处做好人员编制调配工作,确保财务岗位及人员与高校财务工作需求的相互匹配;二是把好财务人员招聘关,择优录取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人员,并注重人员实操考核,确保招聘人员完全胜任岗位;三是灵活运用编制、聘用制、合同制,引进社会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同时采用同工同酬制度,稳定财务队伍,筑牢财务报销人力基础;四是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如安排专家授课、外出学习交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达到提升高校财务报销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2.2精简财务报销流程,规范报销工作行为

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复杂,流程运行效率不高,需要科学的精简财务报销流程,消减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尽量做到“一件事一次办”。首先建立财务报销责任制度,明确报销具体的负责人,下放审批权限,一张报销单只需负责人签字即可。以及为了保证财务报销的合规合理,还需压实审批人的责任,把好报销单据的审核关,避免违规报销的发生;其次建立财务报销问责制度,压实领导干部的报销责任,规避出现问题后责任落实不到人的现象;再次以高校财务处为主导,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报销流程,将报销规范、标准、要求落在纸面上,报销人、经办人、负责人照章办事,规范化报销行为;最后财务处定期组织开展讨论交流会,财务人员坐到一起分析讨论报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享工作经验,提出改进财务报销流程的建议等,持续优化报销流程、规范标准。以及在更新报销工作方案后,通过高校内部网络,及时将信息传达给报销人,避免报销重复多次跑的发生。

    2.3建立高效畅通沟通机制,确保报销主体间信息对称

    高校财务报销工作在新政策与内控制度下,需要逐步调整报销工作,统一及整合各学院、各科室、各部门等的财务报销相关制度,统一报销规范、标准、制度,并专门编制报销指南,作为财务报销中的指导文件。报销指南还需根据新政策、新制度的要求定期更新,并上传至高校各个信息化平台,以供报销人随时查看,维持高校各报销主体之间的信息对称。在高校融媒体中心、OA办公系统、各业务系统、高校官方账号等,进行最新财经政策的宣传、解读活动,增加全校师生对高校财务报销制度、流程、要求等的了解与认知,还可定期举办财务报销教育培训活动,系统性的讲解财务报销制度,并做好答疑解惑工作,细致解答报销人提出的问题,现场指导如何整理报销凭证、填写报销单等,规范报销人员的报销行为。还需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构建线上报销流程,报销申请、审核、签字等全流程线上运行,切实解决报销流程复杂、签字审批效率低等问题,整体提高财务报销的流程效率,并规避财务报销不合理、不合规风险。

结语:高校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增加了教科研、校区建设、教学环境建设等中的资金投入,提升财务报销业务量的同时,形成较高的财务报销风险。在内控制度下,高校需从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入手,做好财务报销的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机制、报销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以及各报销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精简报销流程,畅通报销信息流,以内控制度规范财务报销工作行为,全面提高财务报销内控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吕馥然.新会计制度下内控制度在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中的应用[J].商业观察,2023,9(16):53-56.

[2]何浪沙.高校财务报销业务的内部控制构建[J].当代会计,2021,(20):109-111.

[3]郭星彤.基于"包干制"管理模式下的高校财务报销机制研究[J].经济师,2022,(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