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将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了解猴痘的“真面目”

/ 2

猴痘将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了解猴痘的“真面目”

吕林兰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桂林市  541001

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D:\用户目录\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d60j6ow41x1i21\FileStorage\Temp\ba8ea7088b8bc4329c4879158c854b67.png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3年8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显示,2023年8月1日-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501例猴痘确诊病例,98.9%病例为男性,其中 5例为女性。

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自2022年5月以来,猴痘疫情持续在全球多个区域广泛流行,随着2023年7月我国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

对此,猴痘再次引发大家关注:猴痘是什么?猴痘危险吗?会不会致死?

别急,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了解猴痘的“真面目”。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4934405426/1000

猴痘是怎么传播的?

(一)主要传染源:1、感染猴痘病毒的人;2、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动物,如猴子、猿、仓鼠、豚鼠、花栗鼠等。

(二)传播途径: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1、接触传播:与猴痘病例有触摸、亲吻、性行为等密切行为;接触到被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如床单、被子、贴身衣物),被感染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

2、飞沫传播,长时间接触到患者的呼吸道飞沫。

(三)易感人群:所有人群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目前有过男男性行为的人群患病数占总体病例的80%左右

感染猴痘后的症状?

(一)常见潜伏期:猴痘的潜伏期多为6-13天。

(二)早期临床症状:发热、全身不适、疲乏、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皮疹可伴有明显痒感和疼痛,易长在面部和四肢,也可长在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

https://www.360zhyx.com/Uploads/2022-05-27/62905929e3cad.jpg

常见感染后并发症有哪些?

皮损部位继发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血症等。皮疹长在眼部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者可能会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怀疑自己感染猴痘后该怎么办?

首先要冷静应对,自行记录体温一周到两周,观察身体是否有不适症状,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

目前有治疗猴痘有特效药和预防猴痘的疫苗吗?

目前尚没有针对猴痘的特效药物和可以预防猴痘的疫苗。

https://img1.bjd.com.cn/2023/07/27/b96cb1383f34e749bb537f275b9695ab7ec8f541.jpeg

预防猴痘的措施有哪些?

1.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关注当地或旅游目的地猴痘疫情信息。

2.若发现性伴侣有皮疹(尤其是生殖器、肛周),要避免与其发生密切接触,使用安全套不能完全预防感染猴痘病毒。

3.避免和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同时加强个人手部卫生等。对普通公众来说,以下情景需进行手卫生:

https://www.51wendang.com/pic/46a1b3f9526ae05e4e746b07fd714c7a1da55e66/1-810-jpg_6-1080-0-0-1080.jpg

①清洁操作之前:如饮食前、加工制作食品饮料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护理老年人和婴幼儿前、处理伤口前等。

②污染操作之后,如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鼻后、便后、护理病患后、触摸钱币后、接触或处理各种垃圾和污物后、触摸动物(或粪便)之后、触摸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和电梯按钮等)后。

③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时。

4.保持社交距离。保持社交距离是指在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建立起一道由物理距离构成的屏障,防止人员混集,从而阻止或抑制病毒在人群中之间的传播。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能够传播细菌或病毒,进而传播疾病,即便是健康人打喷嚏和咳嗽,产生的飞沫中也可能携带细菌或病毒。当我们打喷嚏或咳嗽时,产生的飞沫像一团云迅速扩散,能够把细菌或病毒带到最大2米左右的距离,极易造成病毒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打喷嚏或咳嗽时:

①注意避开他人,并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弃置于垃圾箱内。

②如果来不及准备纸巾,可以用肘部衣袖遮掩。

③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垃圾箱内。

以上这些不仅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办法,也是文明素养的表现。

感染病例如何做好居家隔离治疗?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照护人员或共同居住者的个人防护。

(二)居家隔离区域要求。

1.应选择有自然通风、独立卫生间的房间作为隔离区域。

2.应配备专用的餐具,床单、毛巾等床上用品,消毒剂和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电视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3.卫生间宜配备专用的洗衣机,地漏应有水封。

(三)病例管理要求。

1.应能够进行自我照护。

2.应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3.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与免疫力低下人员、儿童、老人、孕妇及其他人员的直接接触,避免与宠物等动物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

4.外出就诊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长衣长裤,确保遮住所有损伤皮肤,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照护人员要求。

1.应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

2.应尽量避免进入隔离区域。如需进入隔离区域,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与病例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在离开隔离区域之后,应加强手卫生,并对脱下的口罩和手套进行消毒处理后废弃。

3.在拿放和清洗居家隔离治疗病例的床单、衣服和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应避免抖动。用湿拖布拖地,避免干扫。用湿抹布清洁家居用品表面,地毯应用蒸汽清洗,避免使用吸尘器。

4.应将居家隔离治疗病例的餐具、床单、毛巾和衣物单独洗涤和消毒,可选择热力消毒、含氯消毒剂或季铵盐类消毒剂浸泡等消毒方式。

(五)应急处置。

  1.照护人员或共同居住者出现任何症状或不适表现,应当及时前往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

  2.对其接触的物品、活动的区域等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消毒处理。

猴痘预后还有传染性吗?

猴痘大部分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在2-4周内消失,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后将没有传染性。

结束语:了解猴痘相关知识,让猴痘“无处遁形”,猴痘并不可怕,也不是一感染就会马上危及生命,及时就医,控制住病情就不危险。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自己,守护自身健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