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体位支撑器在眼科玻切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及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自制体位支撑器在眼科玻切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及有效性探讨

郭妙筠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北京  100013

【摘要】目的:探究眼科玻切术后自制体位支撑器在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01-2023.01,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眼科玻切术患者,共102例。按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1例/组。对照组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自制体位支撑器体位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日平均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头位偏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88%,对照组为19.6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科玻切术患者体位护理中,使用自制体位支撑器进行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眼科;玻切术;体位护理;体位支撑器

受到老龄化程度加深、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眼底病变发生率上涨。为保证患者术后效果,应加强体位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大多要求患者玻切术后保持俯卧位或面向下等强迫体位[1]。眼科手术中,玻切术难度较高,因眼部解剖结构特殊,需提高术后护理重视程度。本文以眼科玻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术后体位护理中自制体位支撑器的应用效果。报告下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01-2023.01)收治的102例眼科玻切术患者,并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1例,男女比例29/22,年龄(均值):39-67岁(50.98±5.04)岁。观察组患者51例,男女比例27/24,年龄(均值):39-67岁(50.94±5.07)岁。上述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体位护理。(1)俯卧位护理。护士需准备适当器具,为患者头部提供支撑,辅助患者保持俯卧位。(2)低头坐位护理。护士需给予患者坐位训练,如昂首挺胸,后背放棉被、靠垫等帮助支撑。(3)侧卧位指导。护士需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头部向健侧眼一侧偏,脸部向下。4)椅背法。患者坐在椅子上,面向下,用双手扶住椅背,并将额头置于手背上。

观察组自制体位支撑器体位护理。(1)体位支撑器制作。材质选择:①卧枕:上层面料具有较高舒适度,亲肤透气;中层为卧枕充气垫;下层面料选择塑料,做一支撑脚于头位部。②颈托:用亲肤透气面料做外层,保证舒适性;经颈托充气装置作为内层。(2)体位护理。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护士需记录患者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入睡时间及头位偏移发生率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统计并发症,包括对光敏感、砂砾感、眼痛、视力波动。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t检验,统计意义标准P<0.05,工具SPSS 24.0软件。

2 结果

2.1护理效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日平均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头位偏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如表1:

表1 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s;h)

日平均入睡时间(±s;h)

头位偏移率[n(%)]

观察组

51

18.23±1.86

6.29±1.02

1(1.96)

对照组

51

14.18±1.57

8.17±1.05

8(15.69)

t/

-

11.883

9.172

5.971

P

-

<0.001

<0.001

0.015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为5.88%,对照组为19.6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如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对光敏感

砂砾感

眼痛

视力波动

总发生率

观察组

51

2(3.92)

0(0.00)

0(0.00)

1(1.96)

3(5.88)

对照组

51

3(5.88)

2(3.92)

2(3.92)

3(5.88)

10(19.61)

-

-

-

-

-

4.320

P

-

-

-

-

-

0.038

3 讨论

眼科玻切术后,为了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面部向下的姿势。这种体位对患者的体力和精力都是很大的消耗,导致患者依从性受到影响。对此,体位护理一直是眼科玻切术后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常用体位护理方式包括俯卧位护理、低头坐位护理、椅背法、侧卧位指导等。然而,长期临床实践表明,上述护理方式采用传统体位支撑器,患者不舒适情况明显,而且容易引发颈椎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2]。为提升护理效果并降低并发症风险,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自制体位支撑器。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更长、日平均入睡时间更短、头位偏移率更低(P<0.05)。表示,在眼科玻切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自制体位支撑器的使用效果理想,利于促进患者配合度提升,减轻头位偏移风险,与传统体位护理相比,患者舒适度更高,体位维持情况更佳。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体位护理,需将U型枕放置在其前额处,但因舒适度较差导致患者依从性不理想。而观察组使用自制体位支撑器作为卧枕,患者可将头面部放置在枕圈上,卧位高度可通过充气设备进行调节,以此提升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体位维持时间与入睡时间

[3]。自制体位支撑器的使用对于缓解患者面部、胸部压力有积极作用,利于改善患者呼吸不畅、胸部受压等不适情况,减轻患者坐立或行走时低头引发的颈部不适程度,从而提升护理安全性与舒适度。

综上所述,眼科玻切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使用自制体位支撑器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马亚蓉,苏敏,文平,等. 一种新型眼科体位保持器在玻璃体切除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4):648-654.

[2]张艳.共情式心理护理配合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中的应用效果[J].哈尔滨医药,2022,42(1):113-114

[3]]周玲玲,戈晓华,何艳,缪珏.头位角度预警器对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体位支持的效果分析[J].军事护理,2023,40(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