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围术期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围术期护理探讨

陈延鹏  苍淼  赵鑫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院接收的850例大肠息肉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病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提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力度,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身体恢复效率。

【关键词】内镜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大肠息肉;围术期护理;效果探讨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主要发生在直肠和结肠部位。它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两种类型。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又分为结肠腺瘤和直肠腺瘤。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常用方法,然而,患者术后恢复过程患者常会出现疼痛和焦虑感,且若护理不当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因此,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全程良好配合[1]。为此,本文笔者详细分析了围术期护理对大肠息肉患者手术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详情见下文:

1基础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850名大肠息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25名患者。对照组有男125名,女100名,平均年龄(43.50±2.10)岁;观察组男105名,女95名,年龄均值为(44.00±2.20)岁。经过对比分析临床资料(P>0.05),显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围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首先,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前用药等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此外,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电图、胸片、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另外,患者需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进行禁食禁水,并且应注意遵循相关饮食指导,以减少手术风险。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供情绪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以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2)术中护理:首先要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性,准备所需的药物和材料,确保术前消毒和麻醉的顺利进行。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同时,护士要与医生配合,协助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安全。鼓励患者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术后恢复的相关知识,包括注意事项、饮食调理、伤口护理等。同时,还要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1.3观察标准

①临床评分指标:内容包括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单项指标的满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以上指标越好。②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VAS)量表评估,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研究数据用SPSS25.0软件处理。计数指标采用n(%)进行描述,并进行x²检验。计量指标用(±s)进行描述,并进行t检验。最终比较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显示,两组护理前的各指标评分数据差异较小(P>0.05);但在护理后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最终获得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具体见表1。

1组间各指标评分对比详情(±s%)

分组

n

护理依从性/分

疼痛程度/分

护理满意度/分

并发症/%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后

管理后

管理后

观察组

425

6.56±0.68

9.20±0.70

3.40±0.20

9.25±0.65

12(2.82)

对照组

425

6.48±0.59

8.70±0.50

4.20±0.40

8.25±0.48

34(8.00)

t/x²值

1.8319

11.9825

36.8781

25.5135

11.1237

P值

0.0673

0.0000

0.0000

0.0000

0.0008

3讨论

大肠息肉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首先,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前期病变,发生息肉后,存在癌变的风险。尤其是那些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具有高度异型性的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其次,大肠息肉还可能导致肠道梗阻、出血、溃疡等并发症。肠道梗阻可以导致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目前临床针对该病常采用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通过治疗能够将患者病灶切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恢复期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指导及护理管理

[2]。为此,我院对其患者开展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且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模式是通过加强术前的风险评估、教育指导以及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前患者的身体状态良好,并且能够有效控制手术风险,为手术建立起良好基础。通过加强术中各环节的配合以及监管力度,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在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疼痛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营养管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效率[3]

综上所述,围术期护理在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患者的全面监测和细致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齐媛媛,刘煜.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围术期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0):216.

[2]胡瑞芳.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517-3518.

[3]廖玲英,谢丹,徐娜,等.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8,5(8):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