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冷凉稻区怎样经济合理施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高寒冷凉稻区怎样经济合理施肥

解志莉1 李荣华1 谭国会2  许国芝3  黄吉惠4

1.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 曲靖  654200  2.会泽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云南 曲靖  654200   3.会泽县种子管理站       云南 曲靖  654200

4.会泽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 曲靖  654200

摘要:高寒冷凉稻区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如温度低、日照时间短等,使得水稻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在此类地区实现水稻的经济高效种植,施肥策略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在高寒冷凉稻区经济合理施肥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选择适宜肥料种类、合理施肥时间、以及精准施肥量等。通过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同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精准施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达到经济合理的施肥效果。

关键词:高寒冷凉稻区;经济合理施肥;有机肥;无机肥;精准施肥

一、肥料营养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

肥料不完全是水稻体内的有效养分,而是由水稻自身通过光合成得到的产物—淀粉,才是水稻生育绝对需要的主体养分。水稻根系吸收肥料的氮素,与淀粉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形成生命物质的蛋白质。人们所供给的氮素越多生成的蛋白质及叶绿素使用的淀粉越多,将促使植株加速生长,叶色变为浓绿,在分蘖期则分蘖数剧增,这就是过多施用氮素肥料容易引起徒长和增加无效分蘖的原因。

二、水稻体内养分平衡的调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实践证明,水稻从生育中期到抽穗期体内氮素养分过多,将导致体内养分失去平衡,直接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

1、氮素与淀粉互相保持平衡

水稻在出穗后,其体内所蓄积的淀粉差不多都转化为籽粒的形成,这个时期淀粉产生越多,结实越好,稻谷产量就越高,有利于形成食味佳的稻米。出穗前如施氮过多,叶色浓绿,水稻体内淀粉被消耗氮素所浪费,米消化的氮素生成氨化物,破坏了体内养分平衡。淀粉不足将使稻籽成熟活力下降;秕粒增加;谷粒灌浆不足,使稻米的含氮量提高,选成食味变差。

2、氮素不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生育中期如果体内氮素不足,根系吸收的氮素满足不了淀粉生产消费的平衡,将影响氨基酸的合成,造成植株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削弱,使水稻茎细、根弱、株软、生长不良。为保持植株健壮,生产淀粉与吸收氮素要达到平衡,这是提高稻米食味的基础。

孕穗期不宜施氮过多。开花受精后形成胚乳细胞,如果氮素吸收过多,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增高,不但增加了直链淀粉,过多的氮素还生成了氨化物使稻米含味变劣。

出穗时叶色可以略微褪淡,从出穗到乳熟期半月左右,水稻体内蓄积的养分向籽粒转运,叶片易加老化,所以在此之前应适当施足粒肥,防止早衰,有利于保持籽粒饱满,减少垩白面积,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

三、调节营养防早衰是稻米高产的关键

1、保持良好的水稻群体受光态势

水稻施肥的基本原则:平稳促进,促控结合。基肥施用量不宜过大,防止分蘖过旺,过早封行。 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化肥特别是氮肥的施用量,使叶片经常保持挺立。如果发生叶片开张角度过大,甚至下垂现象,应严格控制水肥供给,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受光态势,有利于稻体具有很强的活力。

2、保持稻根新壮

水稻根系是吸收养分,水分和支持稻体的基础,是维持水稻生命活动进行光合作用之本。植株通过根系首先吸收养分和水分,然后运送到茎叶中由光合作用生产淀粉,为后期形成稻谷创造物质条件。

3、保持生育后期的功能叶片

水稻田间群体冠层结构,上、中、下层叶片的合理分布直接影响到光合生产率。生育前期如果植株叶片过度繁茂,其光合产率必然降低,到了中期,如过早封行,造成阴蔽,势必引起下层叶片早枯,这就直接影响有效穗,同时还会影响根系的活力, 后期如何保持顶部有3片功能叶十分重要。可达至预期高产目标,而每减少1片功能叶,会使产量降低15%—25%。

深入田间观察,发现叶色落淡,明显脱氮,应及时补施少量氮肥,也可以配合施磷钾肥和其它速效叶面肥。

四、合理经济施肥方法

1、冷凉水稻基肥的施用

(1)增施优质有机肥。冷凉水稻基肥的施用是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步骤。增施优质有机肥是基肥施用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冷凉水稻的基肥施用中,优质有机肥的增施具有多重优势。首先,有机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这些都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素。其次,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此外,有机肥还具有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的作用,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严格掌握化肥施用量,应该以常规高产栽培施肥量的60%为限。

通常情况下,前期秧苗长势较好,土壤肥力中上等的田块,施肥量以硫铵为标准,每667m2施12.5—15kg,或尿素7.5—8kg,过磷酸钙30—40kg,氧化钾8—10kg,硅肥15kg。

2、水稻追肥的要求

从前期、中期到后期追肥,总的原则是坚持平衡促进。

(1)前期追肥,从移栽返青到分蘖的苗期为水稻生育前期。本着看苗施肥的原则,追肥1—2次。在移载7—10天,结合施除草剂每亩碳酸氢铵12.5kg,根据苗情长相,太弱,于分蘖中期以亩施碳酸氢铵10kg,或尿素6.5kg。

(2)中期追肥,从水稻分蘖中期到幼穗分化期,即出穗前25天,称为水稻生育中期。会泽县在7月5日左右,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期。经过控制无效分蘖的增加,使水稻所形成的养分向茎杆和基部转运,进行贮备,供给水稻幼穗分化所需要,这时水稻的长相应当是叶片色泽由深绿逐渐变淡,叶片呈现挺立姿态。这时期每亩追施保蘖肥(又称接力肥),可施尿素8—12kg,或碳酸氢铵18—20kg。这样有利于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为最后5叶功能叶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其中下部第4、第5叶生产淀粉是供根部,保持根系活力,直接影响后期产量和米质及食味的。特别在出穗前8天以后孕穗期,只要不过分脱肥或叶色不过分褪淡,应停止追肥,确保茎基部节间形成、伸长,达到充实粗壮,株形好,受光好,基部坚固抗倒。

(3)后期追肥,自出穗到成熟。水稻生育前期以促发棵和增蘖为主,生育中期以促进健康生育壮杆、壮根为主,而生育后期则以促进籽粒和完成熟为主,最后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

后期追肥仍要坚持看水稻长相和天气而定。出穗前叶片已落黄,天气晴好,可以适当少施追肥。一般每667m2施尿素3.5—4kg,或碳酸氢铵7—8kg,也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1.5—2kg。

重视后期磷、镁肥的施用,对保证籽粒饱满,改善稻米品质,促进早熟均具有良好效果。粒肥的施用是提高米质和促进成熟的重要环节。因为稻米食味的好坏,受结实期籽粒充分成熟程度所决定,对后期功能叶片保持旺盛机能至关重要。所以掌握科学施用粒肥对培育优质稻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恰到好处地施用粒肥

看叶色落淡,株形开张,剑叶挺直,行间清晰,田间受光态势好, 底脚清爽,可以施粒肥;如果前期多肥,中期过分繁茂,叶色浓绿,受光态势差,有贪青晚熟现象,无效分蘖多,底脚不清,不适宜施粒肥。

参考文献:

[1]李明, 张伟, & 王强. (2020). 高寒冷凉稻区水稻施肥技术研究. 农业科学与技术, 21(3), 45-52.

[2]王晓梅, & 陈立新. (2019). 寒地水稻施肥管理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 北方水稻, 49(2), 17-22.

[3]张志勇, 刘晓峰, & 马超. (2018). 高寒冷凉稻区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34(30), 78-8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