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3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伍彬

川渝高竹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城市和乡村之间呈现出了日趋明显的差距,为了改善和缓解城乡矛盾,要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方针落实到实践中,加强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提高城乡融合进程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使城乡融合方针战略的落实。本文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针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匹配逻辑,总结了城乡融合发展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社会主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在该背景下,城乡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施,已经成为了目前在城乡发展中要重点关注的方针政策。为了探索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路径,提高公共服务的综合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注重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内在逻辑的分析,改善城乡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1城乡融合发展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城乡融合指的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融合,这是在城乡之间存在多方面不均等现象下所提出的一种与社会和经济有关的概念,城乡融合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必然趋势,倡导多方面的融合,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在融合实践中,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因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以协助城乡融合成为现实,在公共服务中,涵盖了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具体指的是与人民生存发展之间有着直接联系的服务,具有最低层次的特征,例如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劳动就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文化体育等。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受限,因此难以均衡的向全社会提供全部的公共服务,我国在注重发展的过程中又兼顾公平的理念,期望在能够承担的经济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被区分开来,针对基本公共服务,秉持着均等化的原则,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向全体民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部分则主要采取差异化的方式,政府向全体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注重公共服务质量、数量的均等性,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这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契合关系。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逐渐演化,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城乡融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指城乡一体化,在该庞大复杂的系统中,涵盖了社会空间生活的融合、生态环境的融合、社会经济的融合,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将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的配置、优化、使用,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1]

2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匹配逻辑

2.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内容相匹配

城乡发展中的矛盾和隔离发展的形势,不可避免地会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受到重视,以人为核心,对城乡发展规划进行合理的策划,加强对公共服务的建设,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有机互动,充分体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匹配性。二者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不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而是注重在法律政策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功能,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层面的权益,使农民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促使城市居民和农民能够在发展机会、发展结果方面形成双向均等化的局面。城乡融合发展中,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等融合发展的内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内容相匹配,注重城市和农村居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参与性,体现了二者在内容上的契合性和一致性。

2.2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相契合

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具有契合性,这二者的目的都是以社会现代化改革成果的共建共享为最终的落脚点,关注城市和乡村的群众,注重将改革成果汇集到广泛的群众中,覆盖城市的居民、乡村的居民,以提高全体民众的公平感、获得感,提升其幸福感。公共服务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为全体公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提供保障的服务,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注重公民的平等享受。加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设,可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中,人们愈发重视社会发展成果在每一个民众中是否能够发挥价值,人们追求平等。公共服务均衡化,注重以人民为中心,遵循着该发展思想,加强了对公共资源的利用,建立了健全的公共服务制度,使人们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在以民众为中心的思想下进行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的,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建设与发展,普惠共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致力于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城乡居民的共享发展[2]

3城乡融合发展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策略

3.1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

为了加快城乡融合的进程,促使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能力建设,有必要从政府主导部门着手,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公共财政体制,提高财政能力,适应当前城乡融合的发展需求,强化各级政府的保障能力,使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够发挥出保障功能、资金支持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结合分税制所带来的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事权难以实现有机统一,如果在有限的财权下进行公共服务的供给,难以提高公共服务财政能力,因此有必要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建立完善的财政体制,促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强化财政能力。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应增加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成本,调整比重,使公共服务的支出占比在财政总支出中的占比有所提升,细化和区分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将与民生发展与密切关联的公共服务作为投入的主要方向,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加强关注,由国家财政部门采取补贴的方式,补充农村地区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对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等政策措施进行综合化的合理运用。设计转移支付制度,促使城乡融合对专项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进行科学的分配,发挥二者的优势,适当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占比,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规范性,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分配资源。建立问责机制,对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要进行明确的划分、问责,确认管理范畴,由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性的公共服务,中央政府则需要立足于现实和实际的需求,将一定的财权转移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具备较强的财政能力,加强对公共服务的优化,对公共性的事务进行服务和管理,致力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3]

3.2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为了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动力机制,推进城乡融合战略的实现,有必要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着手强化职能,综合考虑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例如现在农村发展不仅缺少物质资源,而且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短缺问题。农村人口在发展受限的形势下,逐渐转移到了城市,目的是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享受公共服务资源,要改进该现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模式,留住人才,成为了必要的措施,从教育保障、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中,促使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增加,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体系的建设,对公共服务的片面化问题要进行改善,从内在条件、外在条件等多层面着手,满足人们的需求,调整公共服务,提供多元化服务、高质量服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供给和支持,一切立足于地区公众的需求,将公共服务惠及民众的功能利用起来,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应该针对公共服务进行普及。创新服务方式,适应时代需求,利用市场化的管理工具和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满足民众需求,对公共服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使城乡之间的资源分配更合理、更均等,推动城乡融合目标的实现。

3.3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研究中,考虑到供给公共服务的过程包含供给方和接受方两个主体,在政府等组织的供给下服务于公民,因此要将农民的自身能动性挖掘利用起来,改变政府的强势角色。要关注农民的主体性,使农民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基本前提,避免出现大量资源被浪费的情况,真正解决农村现实中的问题,例如因病致困的问题、因学致贫的问题。国家要调动农民的能动性,挖掘农村的发展潜力,对政府独揽一切的做法要进行改善,摒弃强制性的做法,调动农民的潜能,强化农民的主观认知,使农民真正积极的融入到城乡融合发展中,认识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渠道,促使农民沟通,表达自己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农村资源的应用潜力巨大,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因此要从内部寻求和挖掘发展的动力,建立起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础发展的设施,增强农民的经济建设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培育农民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确认知。实施农村产业扶贫计划,帮助农民发展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自主发展能力,组织技术培训,采取资金支持、市场拓展等方式,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来源。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培训讲座,建立信息发布平台,让农民了解到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并认识到公共服务对于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性[4]

3.4建立政府考核机制

社会的发展在错误的政绩观下会受到严重的阻碍,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也将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为了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设,有必要建立起健全的政府考核机制,提升绩效问责的压力,增加公共服务考核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占比,促使政府职能人员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工作的效率。纠正政府官员的错误认知,例如追求自身利益、不顾公民需求的做法,以及大力发展短期见效“面子”工程的做法,要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维护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均衡性。在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的过程中,要从科学性、合理性的视角,增强政府职能人员行为的规范性,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推动政府部门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探索。将目光转移到民生层面,促进社会的协调建设和发展,在考核中不再以GDP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要在考核体系中纳入民生类的公共服务水平的相关指标,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成绩,使政府成为为民服务的部门,兼顾公平性的原则、高效率的原则,完善绩效考核的指标,加强对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实现公民利益。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问责,约束地方政府的各项行为,对各级政府的权责范围进行确认,建立起奖惩制度问责机制,用横向问责的方式,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水平,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研究和实践,助推城乡融合发展。设立定期的考核周期,对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年度、季度或半年度等周期,强调考核机制的及时性、有效性,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表现突出的地方政府给予奖励,如财政奖励、荣誉称号等,对于表现不佳的地方政府进行相应的处罚,采取降级、减少财政拨款等措施,约束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问责机制,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流程和结果公布机制,让社会各界和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到政府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表现。鼓励社会组织、媒体和居民等进行监督和评价,构建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推动政府积极、主动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5]

结论:

综上所述,城乡融合发展在新时期环境下是一项有效的战略性政策方针,目的是改善城乡矛盾问题,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成果,提升全体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公平感。在实践中,要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方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程,探索可行的路径,向纵深方向发展、研究,在多方资源的联动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永刚,徐立敏. 以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2021(4):111-113.

[2]陈浩,吴典. 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化发展:形成逻辑、内涵机制和推进策略[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2):61-68.

[3]吕振兴.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优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研究[J]. 农村科学实验,2021(29):4-6.

[4]高洪波. 城乡融合视域中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创新——基于新技术变革逻辑[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74-83.

[5]郭佳铭. 新时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