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动因及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动因及实施策略

徐桂霞

四川中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41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改善运营效率、保障资产安全、保障信息准确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优质的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健全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但中小型企业具有特殊性,无法很好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多数企业选择将内部审计外部化。本文就针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及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字】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动因;实施策略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部分或全部交由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来执行的一种管理实践,其目的在于用外部的专业资源及技术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审计服务,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合规性审计等,有助于企业完善与建立更有效、更全面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1]。此外,将内部审计外部化也有利于提供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从而减少内部利益冲突,推进企业稳健持续发展。可见,内部审计外部化对中小型企业而言非常重要。

1.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现状

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过程相对复杂,在中小型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其规模较小,审计需求相对有限。部分中小型企业认为,内部审计已足以满足需求,因此内部审计外部化并不在管理人员考虑范围内[2]。此外,中小型企业可能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外部审计通常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这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成本过高部分企业的保密性要求较高,将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可能会导致企业信息安全和保密性遭受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寻求外部审计服务的意愿第三方中介机构实施的审计目前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业,提供的审计服务可能与中小企业实际需要的服务需求不匹配等。尽管内部审计外部化面临一些挑战与局限性,但随着企业环境逐渐变化及财务透明度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意识到外部审计的重要性。目前,已有部分中小型企业将内部审计委托外部专业的审计服务机构,弥补内部审计机构人力资源的不足加大审计范围覆盖面,提升审计质量。在已经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中小型企业中,外部审计实施审计工作的深入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干扰或限制,管理者与所有者在部分权限、资源使用与调配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便是影响外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可见,不同中小型企业在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                         

2.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探讨

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是多样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其一,降低成本,人力资源外包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小型企业通常资源有限,无法像大型企业一样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团队和制度,通过外包内部审计工作,可节省人力资源开支,包括招聘、培训、薪酬和其他内部审计管理方面的成本,同时,企业也可以摆脱审计繁琐的流程困扰,从而实现管理上的精简,促进企业高效运行。其二,提高审计专业性,部分中小型企业审计人员不够专业,可能导致审计结果质量无法得到保障[3]。而外部审计机构专业水平更高、经验积累更加丰富,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审计服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以及审计准确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此外,外部审计机构还可以带来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在审计过程中提出新的改进建议,有利于企业改善管理和运营模式,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其三。将内部审计外部化可减少中小型企业内部利益冲突,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其四,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展示出公司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这包括向业务合作伙伴展示、投资者展示、其他利益相关方展示等,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从而增加合作机会和投资者信任度。

3.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策略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是多样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一套完整的流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企业需要全面评估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必要性,包括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效率、成本、结果等,确定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否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审计需求,以及带来的价值。其二,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时,需要明确外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包括审计内容、时间范围、费用预算以及预期审计成果等,以便于外部审计机构制定明确的审计规划,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与进行。其三,企业需要认真筛选能够提供符合自身需求和预算的外部审计服务机构,这包括评估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行业经验、口碑和声誉等方面,以确保对方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审计服务。其四,完善企业与外部审计机构合作的相关规则、制度,落实双方责任、工作范围、权限、成果交付时间和保密条款等,以确保双方合作的规范性、正确性,避免发生纠纷。完善与建立内外部审计人员沟通与协调机制,确保双方可以及时获取想要的信息,以及在出现问题能够进行及时地处理,以促进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4]。其五,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外部化后,需组织专人进行管理,定期评估外部审计服务的成果与效果,与内部审计协商,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方案,以促进审计工作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4.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在充分考虑内部资源是否能够以更小的成本实现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可选择是否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帮助。审计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业务与规模的同时需重视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结合现代信息管理与技术支持促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从而减少企业对外部审计服务的依赖,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文双.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策略选择[J].时代经贸,2022,19(06):60-62.

[2]赵淼.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02):57-59+119.

[3]宋菊兰. 基于审计视角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 经营者,2021,35(4):257-258.

[4]彭亚迪.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外包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