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黄鹤

身份号码 460028198006270836

摘要:道路桥梁建设的质量控制是路桥梁建设的关键。特别是进入新的时代,建筑企业承担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在建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隐患。因此,建设单位要在正确地选用施工工艺的前提下,严格遵循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在各个施工阶段都要强化监管,确保各个阶段的施工质量都能达到规范的要求,为这个项目的成功投入使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从而树立起建设企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1论述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特征

1.1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具有场地狭小特征

道路与桥梁工程大多在建筑物密集、交通量较大的大街小巷施工,所以存在场地狭小的问题。加之整个工程线路较长,所以各个工种需要在施工现场频繁流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现场管理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质量问题。

1.2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具有开工仓促特征

道路与桥梁工程大多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为了尽可能降低施工过程对交通运输或周围居民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周期,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只能提前完成施工任务,不能延后,所以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周密的计划工作。但也正是因为工期紧张,所以施工单位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往往很难考虑全面,导致施工过程各种问题频繁发生。

1.3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具有工程材料需求量大特征

材料是道路与桥梁施工的重要物质条件,其成本占工程造价1/2以上。材料供应贯穿工程建设始终,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效果,所以材料管理也成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任务。

1.4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具有地下管线复杂特征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供热、电气、给排水等工程的建设规模也逐渐扩大,这些工程的管线大多埋设于地下,如果在道路与桥梁施工中盲目开挖,可能发生挖断管线等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会耽误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

2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

2.1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地基加固技术

道路与桥梁施工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软土地基,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是控制桥头跳车现象的关键手段。当前,大部分施工单位遇到软土地基时,会选择以下两种施工技术:

首先,换填法。以矿渣、煤灰、碎石等材料为垫层铺设到柔软地基中作为持力层,以此降低上层结构对下层施加的压力。该地基加固技术常用于浅层软土地基,在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中较为常用。

其次,深层搅拌法。该方法是将水泥等浆液喷射到需要加固的土体中,并利用深层搅拌设备进行搅拌,同时将多余水分吸出,使被加固的土壤产生一系列理化反应,进而形成强度较高的复合地基,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2.2道路与桥梁工程中路基处理技术

路基处理也是控制桥头跳车现象的一种常见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泡沫聚苯乙烯块或粉煤灰等质量较轻的材料对路堤进行处理,以降低路堤自重,减小路基沉降和应力,有效提高路基的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还要使用砾石、岩渣等强度较高、摩擦角较大的材料完成台背填埋工作。通常可以使用预压法完成路堤填筑作业,在提高路基强度的同时确保其能够顺利排水,待沉降到位后,即可继续开挖桥台位置的土方,并进行桥涵施工。

2.3道路与桥梁工程中路面处理技术

对路面进行科学处理,也能够控制桥头跳车问题。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在路桥连接处设置桥台搭板,使柔性路堤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渐过渡到刚性桥台上,进而保证车辆路过该位置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为了避免发生桥头二次跳车现象,需要施工人员将变厚式埋板通过浅埋的方式设置在搭板尾端,以此降低错台幅度,切实改善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而从源头规避桥头跳车问题。

3制定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

3.1严格执行施工计划

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落实施工计划,并协调好各工种之间的关系。负责人要经常深入一线,帮助施工人员解决施工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定期召开调度会议,根据下一阶段施工内容制订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为现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另外,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只有在确保上一道工序的质量过关之后,才能够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2完善技术管理工作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中,不同环节使用的施工技术不尽相同,只有熟练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才能够保证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在工程管理中,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在工程建设前,应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充分了解施工现场气候环境、土壤条件、水文特征等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施工技术,制订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施工人员全面掌握工程施工中的重难点。同时,根据工作经验总结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施工现场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则要及时指出并改进,尽可能将技术原因引发的质量问题控制在源头。例如,在混凝土振捣作业中,施工人员必须做到振捣到位,杜绝过振、欠振或漏振等问题的发生。

最后,积极引入先进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技术是在传统施工技术基础上改良而来,不仅操作方法更简便、适用范围更广,而且施工效果更好。所以,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现代化施工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3.3搞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竣工阶段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最终环节,需要管理人员对前期开展的所有工作进行系统检查和全面验收,针对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可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补救。针对无法补救的路段,需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重建。在竣工质量验收中,管理人员主要针对路面的平整度和强度、桥梁结构的承重能力等参数进行检测,只有保证各项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才能够从根源上避免塌陷、开裂等问题的产生,进而为工程安全投入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质量检测人员要严格按照竣工管理要求,做好竣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中,竣工并不意味着工程项目已经完全终结。由于工程投入使用后,受环境变化、人为损坏等诸多因素影响,会出现开裂、坍塌、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甚至在雨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下导致桥梁坍塌。所以,在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成立专门的维修养护机构,重点解决道路桥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工后质量控制工作,以充分发挥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社会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起步比较晚,尽管发展迅速,但是许多施工工艺、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再加上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周期长、范围广、难度大的工程,因此在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危及整个工程的安全与可靠。因此,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从施工阶段开始,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根据施工环境和工程建设需要,选用适合自己的施工工艺,严格依照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隐患,从而为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安全投入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可,尹虎.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及道路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J].建设监理,2022,(03):73-74+95.

[2]王晓斌.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四川建材,2021,47(07):143-144.

[3]郑焰,蒋晓瑜.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