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推家校共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信息化助推家校共育的策略

刘晓霞

滦州市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家校共育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教育理念,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家校共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家校共育的重要力量。本文将从家校共育面临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信息化助推家校共育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家校共育;现状;问题;策略

一、家校共育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一)学校方面

1、对家校共育的认识不到位,存在等待和依赖心理。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学校对学生的成绩、升学率看得很重,因而许多学校开展家校合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很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校合力难以形成。首先,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不能成为孩子的表率。其次,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孩子的耐心和宽容,家校沟通少,使学校教育的成果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家庭教育的优势在学校教育中得不到延伸。

3、家校合作形式单一,教育合力难以形成。当前,家校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学校开放日、家长委员会、教育专家报告会等,这些形式家校沟通单一,沟通渠道不畅通,家长参与机会少,影响了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二)家长方面

1、家教理念存在偏差,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长远打算,不能正视孩子的实际水平,而是盲目攀比,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值,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育效果事与愿违。

2、家长缺乏学习,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家长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不懂得如何因材施教,导致孩子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自信心。

3、家长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与学校的有效沟通,不能与学校、老师及时沟通,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思想动向、行为习惯等方面关注不够,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不能很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

(三)社会方面

1、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对家庭教育带来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正之风,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一些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社会教育资源缺乏,家庭教育难以开展。目前,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少,社会教育资源缺乏,家庭教育的质量不高,影响了家校共育的成效。 二、信息化助推家校共育策略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1、学校方面。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推进家校共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转变观念,重视家校合作。学校领导要重视家校合作,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以校长负责、德育处组织、年级组落实、班主任具体实施、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家校合作机制,使家校合作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学校要建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制度,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外出学习、网络研修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三是创新形式,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学校要创新家校合作形式,采用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班级QQ群、微信群、网上家长学校、校园网站等形式,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建立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家校共育。    

2、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转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学习、生活。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家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三是更新教育方法,形成家校合力。家长要更新教育方法,善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社会方面。社会是教育的载体,也是教育的延伸,在推进家校共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社会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网络管理,坚决抵制低俗、媚俗、庸俗之风,净化社会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二是建立社会教育基地,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社会要建立社会教育基地,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等,为家庭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拓展家庭教育空间,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三是加强宣传,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社会要加强家校共育的宣传,宣传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宣传家校共育的成功经验,宣传优秀家长的典型事迹,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二)信息化助推家校共育,构建家校共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家校共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信息化助推家校共育,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一是建设家校共育平台,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学校要建立家校共育平台,采用QQ群、微信群、家校通等方式,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促进家校共育。

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状况,了解学校教育情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是发挥家校共育平台作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家校共育平台,及时沟通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总之,信息化推动家校共育的策略方法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倩. 信息化推动家校共育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2): 45-49.

[2]李晓东. 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共育模式研究[J]. 教育信息化, 2017(12): 50-52.

[3]王晓华. 信息化在家校共育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4): 45-49.

[4]刘畅. 信息化推动家校共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6): 56-59.

[5]吕晓芳. 信息化推动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J]. 教育信息化, 2014(12):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