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共同呵护娇嫩的“生命之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家校社共同呵护娇嫩的“生命之花”

柳莉群

重庆市綦江区通惠小学    401420

摘要: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学生轻生的事例层出不穷,而且越来越低龄化。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危害,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小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重视度不够。本文从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的背景出发,深刻分析了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对广大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命教育   策略  学校  家庭   社会

2010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把“生命教育”列入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健康生活”列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并明确“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三个要点。但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普遍存在淡化,软化,弱化等现象,导致我国中小学生意外伤亡(自杀、车祸、溺水等)事例不胜枚举。2019年3月,句容县9岁的王某某打破了学校的玻璃,需要赔偿600元,不敢告诉爸妈,给奶奶留下一封遗书后跳楼坠亡;2020年12月,重庆市綦江区沱湾大桥,一辆小货车撞飞一个小学生,当场死亡。面对这些痛心疾首的事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呵护这些娇嫩的生命之花做点什么呢?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事物、情感的唯一载体。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由此获成功事业,幸福生活,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二、生命教育的背景

生命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中期,他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充分融合生命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发挥个性,珍爱生命,感受人生情感并实现自身价值。我国在上世纪末首次出现生命教育,之后慢慢在我国大陆地区受到关注。生命意识教育活动,不仅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也是从精神意识上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意识领域的引导和启发,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形成和培养。因此,生命教育从娃娃抓起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达意义重大。

三、生命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待生命教育的现状

首先,学校领导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生命教育的开展,许多学校都未组建统一规划的管理部门,相关制度缺失,缺乏监督和保障机制。学校领导对于如何开展生命教育感到迷茫,尽管有个别学校对生命教育较为重视,但其开展形势却只停留于表面。其次,老师没有意识到自身应担负的“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许多学科老师的认为他们的职责是传授知识,生命教育是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的事情。

(二)家庭对待生命教育的现状

首先,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中对小孩子很少谈论有关生命的话题,对“死亡”这一话题更是避讳。当有亲人去世时,家长不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死亡,而是告诉孩子,亲人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甚至对孩子隐瞒实情。这样影响了孩子珍惜生命意识的形成。我校多数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也比较落后,只注重物质生活,不重视对孩子的精神意识的培养。

(三)社会对待生命教育的现状

社会各级部门对学生生命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对学校、家庭、社会有关生命教育方面的督查,各级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对生命教育宣传不到位,在生命教育方面提供的社会实践资源比较匮乏。

四、改变生命教育现状的策略

(一)改变学校对待生命教育现状的策略

孩子是国家生命延续的希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国家、对民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因此,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领导重视,高屋建瓴。

学校领导应该增强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意识,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成立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和保障机制,由分管领导对老师实施生命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

(2)专设课程,加强教研。

学校应该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课表上呈现,这样老师、家长、学生才会引起重视。其次,生命教育课的老师要把这门课程上好、上精,学生要把这门课程学通、学透。

(3)转变观念,融入课堂。

现代型的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学生美好心灵的铸就者。每一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要有积极的学生生命观,重视学生生命教育。找准学科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内容的契合点。落实生命教育内容,真正“以人为本”。

(4)利用媒体,适时推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班级管理也越来越先进、便捷,每个班都组建了班级QQ群、微信群或者钉钉群等等。学校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阵地,适时推送一些关于生命教育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家长了解相关内容,重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

(二)改变家庭对待生命教育现状的策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提高意识,主动学习。

家长们不要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把学习知识和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同等看待,应该主动学习有关生命教育的讲座,多了解一些相关事例,习得一些教育方法,尽其所能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2)交流沟通,增进感情。

2003年10月,湖南常德一个学生吊死在自家屋里,留下的遗书上称学校伙食太差,他愿为同学们作出“牺牲”。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便以自己的生命终结来作为解决办法,对生命价值竟如此轻视。我猜想:这个孩子抱怨学校伙食的问题父母应该是听到过,却没有给予回应,孩子才有了这样不明智的决定,如果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及时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悲剧是否就可以避免呢?家长们,放下手机,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外出打工的家长们,常常打电话或视频了解孩子动向,听听他们的心声,有条件时常回家看看。

(3)了解生死,懂得珍爱

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应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观看宝宝发育不同时期的视频或卡通图片,让孩子们感受生命个体诞生形成的历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到来,对整个家庭的积极影响,了解自己对父母的重要,明白自己的生命不仅对自己来说是珍贵的,对父母来说更是不可替代的,感悟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学会珍惜生命和感恩父母。中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体验在特殊环境下,怀着生命最后一刻的心情写“临终遗书”的形式,体会生命的诀别。沉重的话题和特殊的环境,让孩子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体会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增强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和爱护意识。

(三)改变社会对待生命教育现状的策略

各级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生命教育,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学校、家庭、社会有关生命教育方面的督查。社会各级部门还应该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尽量减少小学生接受负面信息的机会,努力净化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如:加强校园周边危险人物的排查,对心理阴暗的危险人员,早发现,早管控;在危险区域张贴告示温馨提示;重点地段特定时间进行交通管制等等。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社会媒体,多宣传报道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正面新闻,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国家多么发达,生命教育都应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全力配合,共同担负起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共同呵护那些娇嫩的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08-281.

[2]朱碧云.小学生命教育时间现状及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5.

[3]张纯熙.农村小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教育文化2017(3):2:46-247.

注:本文系重庆市2022年度家校社共育专项课题《落实小学生“五项管理”,家校社合力育人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XPY221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