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常旭  田甜【通讯】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实施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影响研究。方法:于2022.12~2023.12将80例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40例,常规治疗+训练)和试验组(40例,参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改善,值得推广采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血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造成脑组织坏死,造成局部急性脑供血不足或缺氧性坏死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将中频给药技术、中频仿生按摩技术和热磁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利用药物离子的定向推力,发挥抗炎、止痛、通络、松解粘连、改善微循环、缓解麻木和刺痛等功效,从而达到改善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改善局部血循环的目的[1]。为此,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实施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选取时间为2022.12~2023.12之间,参照组男女比例22:18,45-75岁之间,均值(60.51±4.67)岁。试验组男女比例23:17,45-74岁之间,均值(59.58±4.65)岁。两组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降血糖,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及脑细胞营养等综合措施。

参照组(常规训练):①要保护好肩关节韧带和关节囊,在坐位的时候,要把患侧上肢放在桌子上,这样才能保持手肘的伸展,而站立的时候,要让患侧的人尽可能的搀扶,如果是软瘫的病人,可以先学会用三角巾托住患侧上肢,直到肩部的提肌完全恢复,才能将其取下来,也可以使用肩托,但是不能长时间的使用;②要重视床上的移动和移动,要让病人从卧位到坐位,再到站立位,还要学会从坐位到站立位、从床到轮椅的过渡方式,在患侧肢体可负重或膝关节和髋关节屈伸已经恢复以后,可以开始走路了,在锻炼的过程中要防止外力的牵绊,特别是对患肢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试验组(参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鸡血藤15g、醋乳香10g、桑枝10g、赤芍10g、川芎10g、千姜10g、生艾叶20g、益母草15g。制剂室制剂,每天一剂,外用。将上述药物制成粉末,在锅中熬煮,纱布浸透敷于大椎、风池、肩颈、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位中,调节治疗温度到3档,强度20,颈肩20,肢体15,每次20min,每日一次。

1.3观察指标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卒中量(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评分,评分越低,神功效果越好;改进的 Barthel指数用于评估个体的日常生活活动,得分较高的个体的能力水平较高。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8 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行х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有差异。

2结果

两组干预前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P>0.05,试验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其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1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S

组别

n

NIHSS评分

改良Barthel指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参照组

40

16.20±1.76

13.45±1.08

40.41±3.27

51.86±4.12

试验组

40

16.17±1.82

10.11±1.16

40.32±3.29

63.07±5.04

t

-

0.075

13.328

0.123

10.891

P

-

0.940

0.001

0.903

0.001

3讨论

近年来,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且患者常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减退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使患者认知功能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2]。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其原理是通过对低频的调制,产生不对称的中频电流,使药物在病人体表表面被活化,并定向渗入病灶,从而使其药效得到充分发挥[3]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其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是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经皮渗透治疗,其原理是:在中频脉冲的作用下,通过电流的作用,可以减少皮肤的阻力,使毛细血管的舒张和渗透,改善局部微循环[4];同时,在电场的作用下,药物离子可以引导药物的活性成分更深层地进入病变部位,在中频脉冲的影响下,可以更深层地刺激肌肉,而不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从而避免患侧肢体肌肉和关节的萎缩

[5]

综上,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实施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以优化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其预后改善,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缪冬梅.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0):1082-1084,1112.

[2]何敏,刘志强,蒋玲霞,等.脑循环治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2020,55(8):1052-1054,1057.

[3]王亚飞,赵俊涵.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大医生,2021,6(9):7-10.

[4]费薛东.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前沿,2022,12(26):127-129.

[5]任彬彬,陈芳民,王丽.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