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黄桂明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 400037

【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通过替换患者受损的造血干细胞,以恢复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本文旨在综合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护理研究进展,通过梳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展望未来护理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进展

白血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和/或血液中异常白血球的无控制增生,根据发病速度和影响的白血细胞类型,白血病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全球范围内,白血病的年新发病例数达数十万,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1]。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业的护理服务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基本原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替换受损或异常的造血干细胞来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能力的干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2]。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被输送到患者体内,这些新的干细胞定位到患者的骨髓中,开始产生健康的血细胞,从而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系统。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两种类型:在自体移植中,患者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在接受高剂量化疗或放疗以消灭癌细胞后被重新输回体内。异体移植使用来自健康供体的造血干细胞。

2.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护理

2.1感染防控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由于患者接受高剂量化疗或放疗,其免疫系统会暂时性地被抑制,这使得患者极易感染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通过使用新型抗感染药物和改进的无菌隔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在患者免疫系统低下期间,实施无菌隔离措施,如使用无菌病房,限制访客,确保医护人员和访客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用相应的抗菌、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任何感染迹象,如发热、咳嗽、皮疹等,护理人员需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指导患者和家属认识到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教授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手卫生技巧以及如何在家中维持无菌环境,保持清洁的治疗和生活环境,减少病原体的存在。采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正压隔离病房等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环境微生物的侵入,降低感染风险。

2.2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管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在供体的免疫细胞识别患者的组织为异物并发起攻击时,移植物抗宿主病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和生物治疗方法被引入到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和治疗中[4]。临床中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或控制其进展。对于受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皮肤和黏膜,提供温和的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减轻症状。对于因移植物抗宿主病导致的消化道症状,提供适宜的营养支持,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2.3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会降低患者的移植成功率,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液营养标志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包括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营养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和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确保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最新研究针对该领域有所创新,强调了个性化营养评估和干预的重要性,目前学术中开发了更为精确的营养评估工具,如生物电阻抗分析,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身体元素组成[5]

2.4心理支持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患者及其家属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现有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等心理干预方式,已被证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定期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必要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自助小组,与其他经历相似情况的人交流心得,建立支持网络。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倾听患者的担忧,提供信息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治疗过程,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通过提供关于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的信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积极参与治疗和护理。

2.5护理质量与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新策略和技术以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采取标准化护理流程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护理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和操作指南,减少医疗错误和提升护理效率。另外,有研究显示引进电子健康记录系统、智能药物管理系统等,提高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结论

综上,近年来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护理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感染防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与治疗、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护理质量与安全等多个方面。这些进展不仅提高了移植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还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护理领域仍需不断探索创新,以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施香君,张翠萍,杨成. 3例难治复发的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Ⅳ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2023,33(16):142-144.

[2] 黄彩娟,王艳艳,赵小强,等. 家庭康复指导联合信息和情感支持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3):1-4.

[3] 李娅婷,徐妍妍,韦莹莹. 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并发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6):1062-1064.

[4] 杨丽鸽,张俊霞. 个性化合理用药监测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6):1123-1126.

[5] 于宗巧,吴江红,张晓青,等. 健康教育联合标准化营养支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