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共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家校社共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李昌兰

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校

摘要:新时期是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推进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实行家校社共育策略,家校社协同共育存在哪些现实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找到问题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校社共育;有效途径;研究

引言

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受到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孩子成长,以及三者的状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交互叠加的影响。而现在家长的教养方式大多是自发随意的,现有的家庭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标准。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当下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对学生问题的纠正,存在不足。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家长和学生,关注家长、学生身上的发展潜能、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通过分析已有文献资料也发现,积极心理学方向家庭教育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但并没有系列的课程研究。关于积极心理学和家校社共育的结合,有研究探索了积极心理学对家校社共育的启示,但就共育模式的研究较少。

1打造核心课程凝聚家长智慧

家长学校的核心课程就是智慧家长讲座和家长自主阅读会。班主任作为家校教师,担负起本班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工作,由家长主持人组织,每个月开展一次家庭教育讲座,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聘家教专家无法常态入校的问题。为了保证家庭教育讲座的实效性,我们做了四个规定动作。规定动作一:践行尊师礼,齐诵《弟子规》。在家长主持人的主持下,家长面向教师行尊师礼,家校教师要还礼,体现尊师重教;礼毕进入齐诵《弟子规》的环节,增强学习的仪式感。规定动作二:家教专题讲座。这个板块由班主任和家长主持人根据本班家长的需求,提前设计家教专题,旨在做好家校沟通,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规定动作三:家长自主阅读会。这个板块可以由家委会选择家教著作上的共读篇目,由家长主持人引导,带领全体家长读书。家长自主阅读会的流程是“读、悟、思、议、评”五个环节。读书会可以有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家长要在读书后结合书中某句话或某段落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反思自省,发言时家长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和感悟。家长主动参与阅读会这一动作,提升了家庭教育质量,构建了和谐的亲子关系。规定动作四:完成《智慧家长成长手册》。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情况设计《智慧家长成长手册》,引导家长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并以学习心得的方式留存下来。我们的《智慧家长成长手册》包括认识我们的学校、我爱我家、家庭合影、学习心得等,每一期作业由学生评价。《智慧家长成长手册》成为每个家庭的成长档案,记载了家长的学习所得和孩子的成长收获。

2以社会为主,建设科学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引导终身体育

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充分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深度学习,打造“四有课堂”的基础上,融合德育涵养学生体育情感,家校联盟互动充分发展双方的信任,便于相互监督和相互配合,为了提升学生体育素养达到双双联动,再配合社会治理力和推动力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保障,强调出整体观念,制定出相关的监测评价策略,在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之际努力完成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实现体育育人的美好蓝图。

3强化沟通,多途径加强交流与理解

在信息化高速发达的今天,家校社共育也应当探求多途径的沟通方式。如目前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微信是相对快捷的沟通方式,可以在零散的时间内,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沟通,同时也可以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跟踪,有效解决学生家长时间与学校时间不相符的情况,学生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老师也可以在空余时间对家长的问题进行回复解答,这种沟通方式给了学校和家长极大的沟通余地。教师作为新兴媒介的使用者和受益人也应当将表达的内容准确精简,避免歧义出现,如出现舆情,应当及时遏制并加以正确引导。传统纸质媒介的沟通形式也是家校社共育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及工作任务以书面的形式加以系统的说明和要求,让家长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和阶段任务,同时针对学生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加强学生和家长的双向交流与沟通,避免学校和家长信息闭塞。同时纸质媒介可以作为教育教学的依据,如出现纠纷可以查档,有助于明确责任,减少不必要的扯皮推诿,促进学校教育有序进行。

4两大配套课程促进家校社共育

一是家长助学课程。各班可以根据家长的爱好、特长、职业和能力,由家长志愿者自主报名共同研定课程,如开设良好家风传承课程,学一学、做一做、练一练的家务课程,种一种、养一养、收一收的种植课程,动一动、想一想、做一做的科技课程,跑一跑、跳一跳、踢一踢的健身课程,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的研学课程等。二是亲子社团课程。学生按居住区域、家长支持度等合理分组,每个班级分为10个组,以经典诵读、社会实践、亲子共读等为主题,学年初可重组和调整。此活动与家长学校的活动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亲子社团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实践等各类活动中学会沟通、协作、包容,也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每个小社团由家长轮流负责,让孩子们在合作的大家庭中感受和谐,体验自我,茁壮成长。家长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化的家庭教育培训,不再单纯去寻找孩子学习拖拉、偏科、学习习惯不好等具体问题,而是发现家庭教育之“道”。家长通过正确的亲子沟通、情绪管理等途径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亲子关系的改善。学校从管理层面提出了办好家长学校的五大新常态,即家庭教育工作组织管理、家庭教育学习、家庭教育专业培训、家校社共育的落地模式和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学校通过做好落地式家长学校,真正做到家校社共育体系的落地,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一是学校教师实现解压减负。学校承担起办落地式家长学校的主体责任,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家庭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父母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主体责任,转变了传统教育中只注重成绩的观念,重点关注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结语

总之,学校立足家长、学生的积极力量和积极潜质,根据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各自特点和家校社交互叠加的影响,通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校社幸福共育模式的构建和初步探索,打造了一支家校社融合的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形成完善的“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在实践中,学校家校社共育意识不断增强,合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更新;家长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家校社形成积极合力,不断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成就感,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逐步实现“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育人目标,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莫娇.城郊融合地区小学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成都市双流区X小学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2]曾光,赵昱鲲,等.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