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共享停车供需行为管理与政策调控的研究[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3

城市共享停车供需行为管理与政策调控的研究[1]

朱敏,胡珊,李嘉莉[2]

(湖南湘潭,湖南工程学院,411104)

【摘要】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便捷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停车位的供不应求。因此,文章以城市车位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探讨影响车位拥有者车位共享意愿和车位需求者(停车者)选择意向的因素,同时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属性和停车位属性对停车者选择城市共享车位的影响程度,为城市车位共享推广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便捷出行;城市车位;车位现状;共享策略;运行模式。

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便捷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方便出行,大多数人选择购买机动车。2021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674万辆,比2020年增加346万辆,增长了10.38%;比2019年增加460万辆,增长14.31%。 截至202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且还会继续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导致停车位资源的规划速度远远跟不上停车需求的增长速度,停车位缺口连年上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对停车位的迫切需求,城市共享停车应运而生,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矛盾,优化停车资源配置。便在实践中由于共享停车位的供给者、需求者间广泛存在异质性特征,共享停车环境、政策也呈现复杂多样化的特征,导致共享停车系统的运营效果不理想,需求者拒付停车费、停车位往往不尽人意,离目的地远,步行时间长、找车位难等问题广泛存在,因此深入分析共享停车供需双方的行为特征,探索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享停车系统的运营模式、设计规范、运营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城市共享停车研究现状

共享的实施与车位共享模型的建立研究MaryS.Smith在1978年出版的《共享式停车场》书中,最早提出了共享停车的概念,通过大量调研数据分析了多种配建停车空间的停车需求特征。Lalani在其研究中指出住宅、商场和影剧院等用地类型可以开展共享停车,且大数量的全天停车数据可以为实施共享停车规划提供依据。Abdul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技术构建停车空间供需模型。通过构建城市建筑物地图、城市土地利用图等形成停车空间供需的空间数据库,并借助访谈调查获取停车需求数据,建立“SPaTT模型”来研究停车需求的空间分布特征。陈章誉针对共享停车开发设计了相应 APP,通过对系统定位导航功能的完善,使得车辆能够在停车场室内环境下完成精准定位,解决了车辆在陌生室内停车场方向感迷失的问题。张瑞増通过对共享车位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探讨了车位共享过程中智能地锁对共享车位管理的影响程度。李煜设计了一款基于 Android 的私家车位共享 APP,设计实现了客户端各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车位搜索模块、车位注册模块、车位发布模块、车位预订模块、支付管理模块以及导航管理模块等。王健在其研究中探讨了心理潜变量对停车者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王浩等通过建立Logit 模型,研究了停车者对城市共享车位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指出停车时长和步行距离是影响其选择城市共享车位的显著影响因素。郑竞恒通过建立 Logit 模型分析了在基于通勤、居住和弹性的停车需求下,不同影响因素对出行者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

综合以上文献,对共享经济发展和居住区共享车位的研究回顾发现,国内外学术界针对城市车位共享的研究侧重在共享实施与车位分配优化模型、车位共享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共享意愿以及停车选择行为影响因素三个方面。但是,从国内部分车位共享平台的发展现状来看,居民对城市共享车位的参与度仍是不够的。从城市车位共享的文献总结中可以发现,现下对城市车位共享意愿、停车者使用意向和实际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都较少。且国内对停车者拒绝使用城市共享车位原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首先基于拓展C-TPB模型研究影响城市车位拥有者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借助行为推理理论探讨了停车者共享车位使用意向的影响机理,最后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停车者共享车位实际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完成共享意愿-使用意向-选择行为这一完整车位共享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二、城市共享停车供需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都市圈城市共享停车供需双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行为决策机理

深入探索供需双方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与决策机理是设计共享停车模式与推进政策的基础,从需求方的心理角度来看,需求方希望尽可能以短距离、短时间、低价格地将车停好,而影响需求方将车快速停好的外部因素是天气、车流量、红绿灯数量等等;从供求方的心理角度来看,供求方希望自己需要时有车位可停,不需要时能够被充分利用,影响的外部因素同样是天气、车流量等。供需双方的决策机理可能也因此不同,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让供需双方的决策机理使共享停车的利益最大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设计共享停车模式与推进政策,理解供需双方的心理影响因素和外部因素至关重要。共享停车的核心理念在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停车资源,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和成本,同时提高停车场的收益。

需求方心理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显示,他们追求的是停车的便捷性、效率和价格合理性。短距离、短时间、低价格是他们的主要期望。当面临恶劣天气、高车流量或频繁的红绿灯时,他们的停车体验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设计共享停车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提供方便、快捷且价格合理的停车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供求方的心理需求则体现在车位的可用性和利用率上。他们希望在有需求时能够找到车位,而在不需要时则希望车位能够被充分利用,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样,天气、车流量等外部因素也会对供求方的决策产生影响。

在供需双方的决策机理中,找到平衡点是一个关键挑战。这需要通过智能调度、动态定价等机制,确保供需双方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实现共享停车的利益最大化。例如,可以通过智能停车系统,根据实时车流量、车位利用率等数据,动态调整停车费用和车位分配,以平衡供需双方的需求。

(二)长株潭都市圈共享停车模式与推进政策设计

一个正确、有效的共享停车模式能够使供需双方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也会减少其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成本;在推进政策设计方面,,长株潭都市圈的各级政府、各类相关的企业以及不同的组织机构需共同协调、配合,制定的政策及做出的设计能够让共享停车模式持续发展。

这种共享停车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还能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优化停车资源的配置,可以减少因寻找停车位而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同时,共享停车模式也有助于降低车主的停车费用,减轻其经济压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株潭都市圈的各级政府需要发挥其引导和调控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如优惠措施、补贴政策等,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共享停车模式中来。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确保共享停车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

各类相关的企业也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与到共享停车模式的推广和实践中来。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发出更加便捷、高效的共享停车系统,为车主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企业还可以与政府、其他企业以及组织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共享停车模式的发展。

此外,不同的组织机构也可以在推进共享停车模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社区、学校、医院等机构可以提供场地支持,为共享停车模式提供必要的停车空间。同时,这些机构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示范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共享停车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总之,通过政府、企业、组织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长株潭都市圈的共享停车模式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还能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共享停车策略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制定共享停车相关政策,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提供税收优惠、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机构参与共享停车项目。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共享停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大对共享停车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推广成功案例,展示共享停车的优势和效益。同时,政府还应与城市规划部门密切合作,将共享停车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停车资源的共享性和流动性,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布局,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可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推动共享停车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融合,提升共享停车的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停车服务。

为了加强共享停车项目的监管,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共享停车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确保其合规运营。同时,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互动,听取市民对共享停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措施,为市民创造更加优质的停车环境。

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导向、提供激励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等多方面的措施,我们可以推动共享停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停车服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城市停车规划

加强停车需求预测。通过对城市人口、交通流量、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分析,预测未来停车需求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共享停车设施建设方案,确保停车设施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加强共享停车管理,建立健全共享停车管理制度,规范共享停车行为,加大对违法停车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共享停车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共享停车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合理布局停车设施,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效率。结合城市交通规划,提前预测停车需求,合理配置停车资源推动停车设施的多元化发展,包括地面、地下、立体等多种形式。完善共享停车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预订、支付、导航等服务提高共享停车设施的管理水平,确保停车安全、有序。增加共享停车设施的便利性,如提供充电桩、便捷的进出通道等。

强化停车设施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停车设施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和智能监控。这不仅可以提高停车设施的管理效率,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停车体验。同时,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利性,降低市民对私家车出行的依赖。此外,也可推动停车设施与公共交通站点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停车与换乘的无缝衔接。

(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鼓励企业和机构开展共享停车试点项目,积累经验鼓励竞争,促进共享停车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价格机制,使共享停车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鼓励创新,支持新技术、新模式在共享停车领域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共享停车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政府和相关机构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指导,为企业和机构开展共享停车试点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包括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试点项目的初期投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其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共享停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这包括对共享停车平台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确保平台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对共享停车价格进行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同时,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用户的合理诉求。最后,推动跨界合作,拓展共享停车的应用场景。例如,可以与商业地产、旅游景区等领域进行合作,将共享停车融入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本文以长株潭都市圈为对象,旨在研究车位拥有者对其城市车位的共享意愿和停车者对城市共享车位的使用意向,综合考虑停车者的出行特征、个人社会经济属性等因素对停车者做出不同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并结合行为推理理论分析分析停车者对城市共享车位的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以及运用拓展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整合模型分析车位拥有者对其城市车位的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但由于本人在共享停车策略方面的研究尚存局限,仅衷心希望本文能引发社会各界对城市停车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加快解决城市停车困境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高子桐.郑州市城区停车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5

[2]刘扬.大都市中心城区科技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D].天津大学,2013

[3]牟振华.紧凑城市”下的城市中心区共享停车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4]彭利人.大城市停车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

[5]王曼.基于区位条件的城市停车设施供给研究[D].同济大学,2009

[6]王泽河.大城市停车诱导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收件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福星中路88号湖南工程学院,朱敏,19330237168


[1] 本文为湖南工程学院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城市共享停车供需行为意愿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性论文;

[2] 作者简介:朱敏(2003年-),女,安徽六安人,湖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胡珊(2003年-),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工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李嘉莉(2005年-),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