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的疗效观察

马志勇

成都状元堂中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金牛九里堤中医门诊部 610000

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在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患者中应用对于疗效改善的价值。方法 选取的考察对象为2022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患者120例,并随机进行分组,进行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为常规组,采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患者中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其治疗效果得到有效地促进,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小柴胡汤;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

高血压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有头晕、全身无力、眩晕等,在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还会冲击患者的血管壁,使猝死、中风等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工作中应用的常规降压药物对于缓解症状及降压效果一般,难以达到理想疗效。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研究在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患者中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在促进治疗效果方面的意义。详细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120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诊断标准;②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②精神、意识功能障碍者。③心脏、肝肾功能受损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⑥资料不完整或中途转院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1.32±13.27)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8:32;常规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9.78±12.03)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7:33。两组患者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使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其具体内容包括:(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酒黄芩、法半夏、夏枯草、太子参各15g,钩藤20-30g,川牛膝、酒川芎、天麻各12g,甘草5g。将上述药物用水进行煎熬,取450mL,每日服用三次,每次150mL[2]。(2)常用加减:伴有眩晕者加地龙、全蝎;伴有大便困难者加火麻仁及枳壳;伴有耳鸣症状者加蝉蜕及菊花;伴有口干者加麦冬及生地;伴有眼花眼热者加菊花及决明子;伴有睡眠困难者加首乌藤及酸枣仁;伴有全身疼痛者加鸡血藤及葛根。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其中,(1)临床疗效:①显效:患者眩晕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减轻。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中医证候积分:根据各临床症候分为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分数的高低与治疗效果成反比。

1.4数据处理

用SPSS20.0软件核对两组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患者治疗的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使用例数(%)表示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使用χ²检验。若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则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常规组显著改善。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n=60)

35(58.33)

22(36.67)

3(5.00)

57(95.00)*

常规组(n=60)

28(46.67)

15(25.00)

17(28.33)

43(71.67)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治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经过将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可见,治疗前两组的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数据详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60)

14.19±4.51#

3.17±2.68*

常规组(n=60)

13.76±4.32

4.59±3.42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p<0.05

3.

在中医诊断中,高血压属“眩晕”、“肝火”,根据《丹溪心法》中记载的“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可知,眩晕的发生与痰、火具有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中的快节奏生活的发展,人们的性情逐渐向急躁转变,易导致肝热症状的发生,而在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由于人们脾虚的体质,使痰湿症状的发生率增加[3]。本次对于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患者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神95%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的71.67%,且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可见,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具有疏肝功效,黄芩在清肝热方面效果明显,两者结合可有效解郁气清肝热,钩藤、夏枯草则有助于平肝清热,半夏与天麻则在痰湿治疗中发挥作用,川牛膝清上扰之火,酒川芎行气活血,太子参与甘草用以扶正健脾。上述药物共同组合为小柴胡汤,根据患者的伴有症状加减治疗,可达到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的效果,标本兼治,弥补西医不足之处。

综合上述可知,在高血压眩晕肝热夹痰湿证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能够在改善疗效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桂平,王爱学,黄小玲. 小柴胡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8):234.

[2] 方建啟,苏丽芳,林坚,等. 小柴胡汤治疗颈性眩晕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21-23,43.

[3] 付朝阳. 葛根汤合小柴胡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眩晕程度及DHI评分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4):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