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环境生态治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城市河道环境生态治理研究

邓文斯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人类自起源就是逐水而居,因此各地城市都有河道环绕,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迈进,城市经济建设及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由于水环境污染不仅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甚至会危害人类体质健康,因此环境部门要求各个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治理,这就要求各相关单位深刻认识到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明确了解河道水环境污染形成原因,并落实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境;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河道作为河流的有效载体,与河流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城市河道出现如功能退化、高投资低效果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过于重视河道防汛能力而忽视对环境与生态修复的投资。鉴于此,正面河道环境治理现状,并积极探求切实有效的治理手段,对我国各城市的河道环节生态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1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意义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需要依赖河道资源,但过去的城市发展方式忽视了对河道生态的保护,导致河道环境受到破坏,严重污染和损坏了河道系统。此外,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给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必须响应生态环境保护的号召,关注城市河道治理,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护城市河道,加强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各城市要根据地方特征优化河道系统,解决污染问题。针对不同地区的河道特征和污染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河道治理措施,使河道系统得到优化,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加强河道自净能力,恢复生态环境。治理河道需要注重恢复生态环境,加强河道自净能力,通过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

2我国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常用方法

2.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多采用调水工程、清淤工程、人工增氧等物理方法来转移污染物或降低污染浓度,以实现改善水质的目标。调水工程前期的统筹计划安排工作繁杂,且可行性分析通过后方可投入实施,前期工作时间长,工作量较大。清淤工程相对成熟,采用率也较高,但缺点是耗资大,效果和成本成正比,有明显局限性。人工增氧技术是通过弥补水体中的氧含量来促进水体恢复自净能力,此技术不完全适用于所有受污染的河流,要通过分析具体河流水利条件及曝气充氧目标等因素,来进行增氧措施。

2.2化学方法

化学治理法是利用化学药剂的化学特性,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常用的化学治理方法包括氧化还原、化学混凝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将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5]。不同的化学治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污染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化学治理方法。硫酸铝混凝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药剂,使用简便,不易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净化水质有良好的效果。三氯化铁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药剂,可以有效地净化较大的有机物,对于一些难以处理的水污染问题有较好的效果。

2.3生物方法

生物治理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无害物质,实现水质净化的一种方法。为了让微生物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物质,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活动条件,如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营养物质等。生物治理常用的技术包括曝气、投菌、膜生物反应器等,这些技术能够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活和活动条件,增强其降解有机物质的能力。生物治理可以与物理、化学治理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治理污染,提高治理效果。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治理技术,通过在反应器内形成生物膜,可以加强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

3.1强化河道社会服务能力

在河道工程中,植物的应用和设置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防护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增加水流阻力,减少水流对岸坡的冲刷,保护河道的稳定性和防护能力。河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水生动植物和河岸植被。因此,在河道工程中,应将河道视为一个小生物圈,注重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2重视堤型和堤线的设计

在堤型和堤线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尽可能保持水系的自然状态,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需要。自然水系具有分散和蜿蜒的特点,这是最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保留这些特点,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堤岸设计要考虑周边环境和地理条件,确保工程和渗透稳定性。在堤防设计过程中,需要从生态需求出发,进行小范围的环境调整,为生物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价值。

3.3河流岸坡设计要保护原有植被

在河道治理工程设计阶段,要对河流岸坡进行实地考察,在尽可能维持原来形态的基础上,保留原生植被。如果为了统一坡面破坏河流岸坡植被,反而得不偿失。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河流岸坡构筑材料灵活选择,如果岸坡是土质材料应该减少浆砌石、混凝土、干砌石的使用量,还需要选择适宜在土壤中成长且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适应的植被。采用植被可以巩固土壤,达到防冲固坡的工作效果。

3.4科学管控护岸工程

在岸坡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尽量保持原有形态,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应尽量保留部分原生植被,避免大规模削坡破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岸坡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岸坡材料,尽量减少非土质材料使用,以降低施工成本和环境污染。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的植被,以巩固坡面,提高岸坡的稳定性和防护能力。在岸坡设计过程中,需要科学布局植被,特别是对易受水流冲击的坡面,应采取适当的植被布局。

3.5灵活设置植物搭配方案

河岸植物具有吸收和净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的能力。通过在河岸种植适当的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在河流治理中,建立小型生态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方式。通过在河岸种植适当的植物,可以建立起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从而有效地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提升治理效果。

3.6合理设计河流断面

在河道断面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泄洪安全问题,确保在发生洪水等突发事件时,河道能够承受并排水,保障周边群众的安全。要尽可能保持河流的原有形态,以实现河流自然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实现宽窄、浅深、曲直的结合,以满足河道的生态功能和城市需求。

结束语

河道水环境污染是很多城市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在环境部门推进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形势下,加快落实河道水环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由于社会生产生活污废水排放及垃圾倾倒等问题是造成河道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落实环境治理作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水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并遵循水环境治理原则落实行之有效的治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宝祯,陈国云.扬州市江都区城市河道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5,28(6):31-33.

[2]吴鸿坤.水利工程堤防加固施工治理控制问题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2,50(11):199-202.

[3]何取蒙.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21,11(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