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

杨科樊馨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巴彦淖尔供电分公司营销稽管中心

摘要:电力行业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必须大力推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输配电用电工程在运行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稳定、持续运行的关键,为全面落实此项工作,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输配电工程改造建设,通过对电力工程线路的集中整改与优化,保证输电、供电、配电等过程的安全性,优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网络系统、做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运维检修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为线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创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稳定运行作出了参考性的研讨。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损管理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根据地方用电服务需求,做好对用电安全的宣传,使更多单位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更多的学术研究者参与到线路安全运行的研究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技术保证,并为未来相关产业的发展积累工作经验。配电自动化技术应从主配一体化建设、智能化故障研判处置、人员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智慧配电网建设。

1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

1.1提高维护人员水平,落实岗位职责

输配电线路的检修维护工作是长期性的,需要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来保障维护水平。根据线路检修的工作实际,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让维护人员的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对维护人员的检修工作进行监督,线路完成检修后要上传检修记录。同时,要落实好岗位职责,明确不同部门维护人员的工作职责。还要提高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责任意识,要切实对工作做到位,在工作过程中,以安全为原则,线路的检修、零部件的更换等都需要在断电情况下进行。

1.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网络系统不合理

当前网络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老旧设备和陈旧技术,这些已经不适应新时期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的要求,并且还会成为形成线损的主要成因,严重影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稳定与安全。另外,对网络系统的检查工作存在不足,难以按照技术规范和相关要求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进行电压和电力的监测工作,导致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风险和隐患难以得到有效发现,进而提升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发生线损的概率。

1.3开展状态运维工作

进行输电线路检验时采取状态运维的方法,并结合全新的检验设备,能够全面掌握电力设备运行情况。开展状态运维,能够及时掌握电力设备的潜在故障,进而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故障检修。使用全新的检验设备,能够随时对高压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如果出现问题,要立刻找到故障所在之处和出现故障的原因,然后进行有效地解决。伴随科技的进步,电力企业要采用全新的设备和技术,确保电力输电线路运维和故障排除的总体效果达到理想的要求。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

2.1加强配电网络改造,有效降低技术线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户的电力需求不断提升,供电公司需要及时进行电网改造,根据地区负荷分布情况,及时新增变电站布点,合理拆分线路负荷,及时更换老旧、线径小线路,合理规划配电变压器布点、及时更换新增老旧、损耗大的变压器。

2.2加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材料设备管理

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维修和养护环节中遇到材料设备更换问题,应该采取质量检测和技术检验相结合的方式,不能因维修任务急重就选择低质量材料设备替代,即便进行了替代,也应该在维护记录单上加以标注,以便及时更换,进而确保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材料设备在技术上可以有效避免线损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在管理体系中建立材料设备的技术管控系统,加强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材料设备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控,重点做好材料设备的选择、质量和技术关口的把控工作,明确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运行性能,不能单一强调经济指标而导致不合格材料设备出现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建设环节。

2.3做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运维检修工作

电力企业应该强化运维检修工作,要制定日常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维检修的机制和办法,通过关键指标和核心要素的控制有效提高识别和管理线损问题的能力。对于运维检修工作中出现的线损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以尽快更换、尽早调整作为原则,有效消除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隐患,保障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始终处于最经济、最安全的运行状态,缩小线损的范围,降低线损严重程度,电力企业应该提高运维检修工作的规范性,要重点强调工作的规则、过程、方法和关键,在运维检修人员心目中树立防范和控制线损的理念,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更好地避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出现的线损问题。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措施

3.1重点强化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问题解决效率。 配电自动化模式存在各种功能,可以看作另一种模式的动态数据库,并且实时进行信息读写与查找工作。 强化利用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实时性,可以及时找到问题根源,并按照规范操作对目标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从远至近完成数据收集,减少因数据变化造成分析产生失误。 而且作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基础内容,信息管理需要落实信息收集,提高信息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3.2系统自动化监测

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对系统的电压、电流、形状、频率等参数的监控,并对日常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及时发现系统故障,保证故障尽早解决。这种技术能够监测电源质量、电源故障、系统电源功率,并能在预先设定的门限范围内对系统进行预警。在电气自动化系统操作过程中,将采集到的数据与超过允许警报范围的极限值相比较。通过将多种遥测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操作参数的遥控,减轻了工作强度,便于完成相应的任务。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线路的故障进行了可视化处理。通过对电气线路工作状态的分析,可以对故障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故障信息反馈给终端。通过报警信息,系统的维修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故障诊断。配电网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由工业控制电脑和智能控制装置完成。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使得配电网实现了自动化。配电网一般由数十个变压器组成,对其工作性能要求较高。采用波形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方式,实现了对系统工作参数的自动控制。

3.3加强运行管理,确保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关系

在电力智能时代下,实施配电自动化运行管理优化必须从多角度入手,组建高质量的管理队伍,保证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将自己专业的配电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树立工作责任意识,做好配电自动化运行监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将要重点放在运行管理上,加强运行管理,确保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关系。同时,优化运行管理方式,在配电自动化运行方式选择上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供电企业情况,以实际作业环境、管理目标等为基础,灵活应用信息传输方式,在主传输方式出现问题时,及时更换备用方式。还需要强化供电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和共享,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证运行管理的时效性。

结束语:

电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必须定期检查工作应覆盖预防、维护、监督、老化设备处理和现代技术应用等方面。只有采取定期系统的检查,才能真正发现线路存在的各类隐患,保证电力输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航,张春龙.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9(20):120.

[2]张原钦.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产业科技创新,2019,1(08):89-90.

[3]张恩园,曹希圣.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07):58-59.

[4]高奕萍.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科技风,2019(04):165.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04144.

[5]张祎玮.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