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陈丹妮

海宁市中医院 脑病中心 314400

摘要:目的:探讨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共计60例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干预组30例采用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干预后西部失语症检查量表(WAB)评分升高(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结论: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使语言功能得到恢复。

关键词:旋律音调疗法;早期语言康复训练;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的脑区缺血性坏死,非流畅性失语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运动性失语和传导性失语[1]。进行语言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非常必要,旨在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法使患者的神经和语言功能得到恢复,继而提高生活质量[2]。旋律音调疗法能够通过音乐对语言功能进行刺激,使其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尽快恢复[3]。本研究选择60例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旨在探究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的实际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共计60例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纳入标准:①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如脑CT或MRI)等确定患者患有脑梗死;②患者的非流畅性失语主要是由于脑梗死引起;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②先天性聋哑;③精神异常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干预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3~72岁,平均(62.79±3.37)岁,病程2~8个月,平均(5.21±0.59)个月;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5~71岁,平均(62.54±3.55)岁,病程2~9个月,平均(5.32±0.6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首先从简单的单音节发声训练开始,帮助患者提高气息控制能力。配合吞咽训练,以促进口腔肌肉的协调和功能恢复;引入一些简单的图片、数字或单词,鼓励患者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逐步扩展到更复杂的词汇和句子,以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康复进展,适时调整训练内容和难度,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干预组给予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同对照组),具体如下: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和康复需求,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在患者接受输液或进行锻炼时,选择播放舒缓的音乐来营造轻松的氛围。在患者睡前播放助眠曲目,帮助患者调整呼吸节奏,促进入眠。在晚间锻炼时,患者跟随音乐旋律的节奏做出相应的锻炼动作。此外,根据患者的乐理水平,将患者分组,在科室内组织老年人歌唱班。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在交流和歌唱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两组均干预4周。

1.3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时间点:干预前、干预4周后,总分42分,分值越高则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②语言功能:采用西部失语症检查量表(WAB)评估,时间点:干预前、干预4周后,包括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检查、命名检查4个维度,评分越高则表示语言功能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描述,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在NIHSS评分上,两组干预后有所下降(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

30

14.70±1.98

7.47±1.66*

对照组

30

14.26±1.54

10.86±1.73*

t

-

0.961

7.744

P

-

0.341

0.000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两组语言功能比较

在WAB上,两组干预后有所升高(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语言功能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自发言语评分

听觉理解评分

复述检查评分

命名检查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

30

36.20±2.61

45.15±2.60*

35.59±1.73

41.76±2.82*

37.62±1.24

43.59±2.46*

34.30±2.13

40.49±1.83*

对照组

30

36.38±2.63

40.26±2.55*

35.16±2.64

38.47±2.85*

37.12±1.95

40.44±1.17*

34.54±2.70

36.08±1.32*

t

-

0.266

7.355

0.746

4.494

1.185

6.334

0.382

10.705

P

-

0.791

0.000

0.459

0.000

0.241

0.000

0.704

0.000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3讨论

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是由于脑梗死引起的语言障碍,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和功能丧失,进而影响语言中枢区域的正常功能,导致沟通障碍、社交困难、情感压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等[4]

早期语言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恢复受损的语言能力,促进患者的自我表达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主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引导患者重构语言表达的条件反射[5]。旋律音调疗法是利用音乐来调动患者的语言表达兴趣,选择在输液、锻炼、睡前等时间段播放音乐,可以帮助其锻炼语言表达习惯,此外,通过组织歌唱团队的方式,可以激发患者的参与兴趣,创造语言功能恢复的良好环境[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WAB评分更高(P<0.05)。这表明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旋律音调疗法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和语言功能,同上述分析相互佐证。

综上所述,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护理中应用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能够对患者神经功能、语言功能的康复发挥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平,王元元.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3):2125-2127.

[2]温慧萍.奥瑞姆自理模式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3):232-235.

[3]吴晓莉,张晓颖,张庆苏,等.旋律音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26(11):1327-1332.

[4]高媛媛,王晨子,张婷,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认知和语言功能恢复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0):42-43.

[5]曹蕙,王芳.阶段性语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20,20(9):36-38.

[6]马鸿,王洋,段莉霞.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在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