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这些疾病早知道

/ 1

儿科这些疾病早知道

陈昱作

叙永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泸州,646400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健康挑战。作为家长,了解这些常见的儿科疾病及其症状,对及早发现、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科疾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小儿肺炎

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儿科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因素。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以及鼻翼煽动等症状。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以及口唇青紫等显著症状。

二、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约占据儿科门诊的七成至八成份额。鉴于小儿先天体质较为薄弱,容易受风邪侵袭,因此此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是年龄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更是此病的高发人群。据统计,九成以上的致病因素为病毒。此病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患者会反复发热,大约持续3天,且夜间发热症状尤为明显。对于患儿来说,服药是一大难题,而输液治疗又会增加其痛苦,这使得家长在肉体和精神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IMG_256

三、腹泻

腹泻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起因众多,涵盖了多种病原体和因素。对于儿童的健康而言,腹泻不仅可能引发营养不良,还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严重障碍,甚至威胁生命。在我国,得益于儿童营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腹泻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发病率依然较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

四、小儿厌食症

小儿长期食欲不振或缺乏食欲是主要症状,不构成独立疾病。患儿一般无其他显著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对食物不感兴趣,厌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可能伴有嗳气、恶心感、胃部胀满不适、大便不规律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面色欠红润、体形偏瘦、口干喜饮水等现象。尽管食欲不佳,但患儿的精神状态正常,日常活动无碍。少数患儿的症状可能由慢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长期便秘、锌缺乏等引起,但更多情况下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安排、不良的进食环境以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所导致。

五、耳鼻喉科疾病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包括中耳炎、扁桃体炎和鼻窦炎等,这些疾病往往会引发咳嗽、流涕、发热和头痛等症状。在治疗上,通常采取口服或局部用药的方法。对于较为严重的耳鼻喉科疾病,如鼻窦炎,可采用局部滴鼻剂或抗生素消炎等治疗方法。

六、皮肤疾病

湿疹、水痘和带状疱疹等皮肤疾病,会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瘙痒和疼痛不适。为了减轻这些症状,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涂抹外用药物和口服抗过敏药。在治疗过程中,务必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并防止继发感染。

IMG_256

七、神经系统疾病

存在如脑炎、脑膜炎、癫痫、桥湾区综合征等重大健康挑战。这些病症均属于严重疾病范畴,需要得到专业医疗机构的精心治疗。同时,某些疾病可能需要长期追踪观察以及药物维持治疗。

八、EB病毒感染(亲吻病)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门诊和住院部接收的发热患儿数量明显增多。部分患儿体温高达39℃以上,且持续不退。在血常规检查中,部分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升高,但也有患儿的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尽管经过药物治疗和打针治疗,这些患儿的体温仍然难以控制。此外,部分患儿还伴有咽喉部疼痛、化脓、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医务人员需高度警惕,并考虑“亲吻病”的可能性。

九、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由于环境的污染,装修材料中甲醛的应用,患有白血病的儿童数量逐年上升,社会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IMG_256

经过科学研究和分析,已经确认的致癌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病毒因素,某些病毒能够引发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其次是电离辐射,长时间或高强度的电离辐射暴露可能增加患癌风险;第三是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如苯等,具有致癌性,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概率;最后是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癌症病史的人,患癌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那么,应该如何预防白血病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尽量减少与大量放射线及放射性物质的接触。

2. 应尽量避免接触某些潜在的致癌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甲醛、氯苯、香料以及部分农药等有毒物质。

3. 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

4. 饮食应保持均衡,荤素合理搭配,确保蔬菜瓜果在食用前已彻底清洗干净。

5. 应注重增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总之,了解儿科疾病及其症状,对家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增强预防意识,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我们可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家长也要学会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与医生共同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